发布日期:2025-10-10 13:27点击次数:83
51岁的殷茵又一次站在了镜头前,和曾经一起在球场上拼杀的吴咏梅、李雯、周苏红并肩合影。
人还没走到跟前,老远就给人一种熟悉的气场,像回了那个挥汗如雨的赛场。
她们这几张笑容灿烂的合影,一下子勾起了好多人的记忆。
那一波女排的巅峰岁月,许多人心里都还亮着灯。
现在四个人凑一起,真有点“青春又回来了”的感觉。
殷茵现在的模样,和年轻时比起来,肯定是多了点生活的痕迹。
人嘛,年轻那会儿,跳起来比谁都高,扣球像打雷一样,谁见了都夸一声“厉害”。
如今动作不像以前那么利索了,身形也圆润了些,可那笑容,还是和过去一样温暖。
她站在一群老队友中间,仿佛又变回了那个在球场上挥洒汗水的主攻手。
说起殷茵的人生,可真不是一帆风顺的。
年纪轻轻的时候,就被挑进国家队。
按理说,进了国家队就是高手中的高手,可她那时候,别说主力,连场上露脸的机会都不多。
说白了,就是在冷板凳上坐得屁股疼。
年轻气盛,可技艺还稚嫩,失误多,速度又没那么快。
遇到关键比赛,教练总是先安排她在板凳上等着。
她心里头那叫一个不是滋味。
每次比赛,听到教练念名单,等不到自己的名字,自己在替补席上坐着,心里跟猫爪子挠一样。
她也想证明自己,可轮到她上场的机会,真没几个。
那会儿的主攻位子竞争特别激烈,每个人都想表现,殷茵就像饭桌边看人家吃肉,嘴里没味,眼睛却直勾勾的。
有一年,队里伤病来了个小高峰,一些主力队员轮着进医院。
教练没辙,只能安排殷茵上场,这下她可算逮着机会了。
她自己也憋着一股劲,想让大家看看,“我行!”有几场关键比赛,殷茵硬是靠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把队伍扛了起来。
球迷们说,那阵子,女排场上多了一匹“黑马”。
她终于成了主力,心里那个痛快,甭提了。
队友们也爱和她开玩笑:“终于熬出来了啊?”殷茵自己笑:“还真是熬出来的!”只是那时候,中国女排成绩慢慢下滑,辉煌已经有点远了。
她拼得再猛,奖牌也没以前多。
参加国际大赛,拿到最好的就是亚军,金牌是看着别人家的。
她职业生涯最让人记得,就是2000年奥运会落选赛。
那场球,中国女排和韩国队打得胶着,比分咬得死死的。
殷茵拼到最后一刻,球迷都说她那场表现是“拼了命”。
中国队靠着她的发挥,3比2拿下韩国,终于把悉尼奥运的门票揣进了兜里。
那天晚上,她和队友在更衣室里哭得稀里哗啦,什么委屈、辛苦,全都随着汗水流出来。
悉尼奥运会结束后,大家伙有点失落。
全队只拿了第五名,连奖牌都摸不着。
殷茵心里酸酸的,她想,自己这辈子还能不能站上领奖台?
后来,陈忠和当了主教练,队里开始大换血。
像殷茵这样的老队员,被安排得越来越边缘。
她琢磨着,难不成就这么收场?
可生活有时候比排球还会转弯。
那会儿,她正谈恋爱,感情也挺顺的。
男朋友是圈外人,为人厚道,挺疼她。
她一咬牙,成了家,准备退下来,过点清静日子。
可她这人啊,心里头根本放不下排球。
婚后没多久,郎平给她打电话,说意大利的摩迪纳俱乐部缺人,问她要不要去闯闯。
殷茵心里咯噔一下,犹豫着去不去。
她琢磨着:“我都快成‘老人’了,出去行不行?”最后还是耐不住心里的那股劲儿,收拾行李,跑到了意大利。
刚到意大利的时候,人生地不熟,啥都得从头学起。
队里全是世界级的对手和队友,每天训练强度大得吓人。
殷茵有点不自在,可心里想,既然来了,咱不能丢人现眼。
她就像村里那种“黑土地里长出的野草”,越是环境艰苦,越能扎根。
慢慢地,她打出了自己的地位,成了摩迪纳的主力。
那一年,殷茵和队友们杀进决赛,最后捧回了冠军奖杯。
更神的是,她还拿了最有价值球员奖。
队里队外,都夸她是“宝藏球员”。
不少人问她,咋能一下就打出花来?
殷茵笑眯眯地说,“老天爷饿不着会干活的人。”她用自己的方式,把在国内没打出来的那口闷气,一下全都甩了出去。
等回国参加女排联赛时,她已经是连外援都不敢小瞧的老将了。
浙江女排那几年,队里有这种老大姐,大家都觉得心里有底。
退役后,殷茵也没离开体育圈。
她在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担任重要职位,每天忙得脚不沾地。
她带着一群小年轻,教他们怎么打球,怎么做人。
有人问她,“你还想上场不?”她拍拍大腿,“心里想啊,就是腿不让了!”大家听完哈哈大笑,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有时候,殷茵路过体育馆,看见小姑娘们在练发球。
她会忍不住停下来看一会儿,然后笑着说,“你们现在条件比我们那会儿好太多了。干啥都方便,想当年咱没这么多好吃好喝的,也能打球。”大家一听,纷纷笑称,“殷老师,您就是咱们的‘精神食堂’。”
其实,女排精神不就是这样吗?
遇到事儿不服输,咬咬牙再扛一扛。
殷茵身上有种“韧劲”,打球时不怕输,退役后也不慌张。
人们常说,运动员退下来就啥都不是了,可殷茵偏不信这个邪。
她还在为体育事业出力,有时候带着学生回忆过去的比赛,脸上笑得像个孩子。
她喜欢和大家唠家常,说起自己那些年怎么坐冷板凳,怎么一夜之间成了冠军队主力。
有人问她,“您后悔当初没早点爆发吗?”她一拍桌子,“这玩意儿急不得,啥时候轮到你,啥时候就是你的。”大家听了都觉得有道理,气氛也轻松了不少。
殷茵和队友们的合影被分享到网上,评论里全是“女神又聚了”,“青春回来了”。
老球迷们纷纷留言,说当年看女排比赛哭过、笑过,人生里最热血的回忆就是这些人给的。
年轻的观众也会觉得,这帮人就跟咱们村里那些能干的姐姐、嫂子一样,啥都能扛。
中国女排的故事说不完,殷茵的日子还在继续。
她的经历就像一场绵长的比赛,有高潮,有低谷,有逆袭,也有平淡。
她用自己的“倔劲儿”和“憋劲儿”,打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球场上,她是主攻手,赛场下,她也是“主心骨”。
她用自己的故事,给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啥事都能扛一扛,没准下回迎来的就是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这才是女排人骨子里的那股子劲。
这篇文章就是专门用来分享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东西的,跟侵权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很主动地去配合把问题解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