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29 18:55点击次数:203
胡适是民国时期北大文化院的掌舵人,在学术界和思想界都很有分量。他早年在美国留学,先后就读于康奈特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14年拿到了哲学博士学位。
胡适和陈独秀联手创办的《新青年》在当时影响很大,激励了不少追求进步的年轻人。这份刊物让胡适名气大涨,成了许多青年人心中的榜样。
在北大图书馆任职期间,毛主席常利用空闲时间去听胡适讲课。胡适倡导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思想、推崇科学理念,这些观点都让毛主席深表赞同,内心对他充满钦佩。
毛主席主动联系胡适,专门去拜访他,两人就当时流行的新思想进行了深入交流。
1918年春天,毛泽东和蔡和森等十几位青年组建"新民学会"后,特意请来胡适给大家讲课。这件事发生在4月份,当时共有14位发起人参与了这个进步团体的创立。
从这段往事可以明显感受到,年轻时的毛泽东对胡适非常崇拜。
美国记者斯诺在报道中提到,毛泽东年轻时很推崇胡适,把他当作学习的榜样。
国共内战打得最激烈那会儿,毛主席原本特别看好胡适。但胡适后来干的两件事,彻底伤了主席的心。
第一件事是劝毛泽东别搞武装斗争了。
毛主席派中共代表董必武专门去和胡适深谈了一次,想争取他支持我们党的立场。
最终,胡适拒绝了董必武希望他支持共产党的提议。相反,他站在国民党那边,建议共产党学习西方政治模式,以国内第二大党的身份参与竞选。
毛主席眼光长远,觉得胡适那种"劝告"完全就是目光短浅,连当时国内形势都看不明白,还对腐败到骨子里的国民党心存幻想。
第二点 还是坚持要共产党"放下武器,走议会选举的路子"
1945年夏天,傅斯年带领一群支持民主的爱国人士,组成了一个代表团前往延安。这个代表团由国民党参政员组成,他们于7月1日到达目的地。
傅斯年在北大中文系求学期间,师从胡适门下。后来毛泽东主席会见傅斯年时,特意托他给当时在美国的胡适捎去问候。
后来,傅斯年在报上发了篇文章,替毛主席向胡适问好。
1945年8月24日,身在纽约的胡适给毛泽东发去电报,信中内容反映了他一贯的政治立场。他再次建议中共应当放下武器,通过议会民主的方式争取合法地位。这份电报清晰地表明,胡适对中国共产党仍然保持着原有的态度。
毛主席看完胡适发来的电报,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没想到这位曾经引领新思潮的学者会变成这样。
1949年国民党溃败时,毛泽东考虑到与胡适的师生关系,特意让人传话给他:"留下来吧,北京图书馆馆长的位置给你留着。"
毛主席曾挽留胡适,但他没公开回应,后来直接坐蒋介石安排的飞机去了台湾。
胡适尽管在学术和思想领域成就斐然,却最终决定离开大陆。他在政治上盲目推崇美国的民主自由理念,完全忽视了中国的发展需要和普通劳动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