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抗战时期,“水连珠”曾被八路军当狙击步枪,射程是三八大盖两倍

发布日期:2025-08-04 06:11点击次数:175

点进来看的朋友,不妨顺手点个“关注”。以后这种硬核内容持续送上,想看还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大家讨论、分享也方便,动力自然就有啦!

大家都知道,打仗不是光拼人头数,手里的装备啥样,打起来差别可是天壤之别。尤其像狙击枪这种东西,一枪干掉敌方军官,能立马把战局搅个天翻地覆。所以八路军当年也是费尽心思,能多培养一个神枪手、狙击手就多一个。不过条件真的太苦。那年月子里,八路不少弟兄连枪都捞不着国军都还有人拿大刀顶事,更别提咱们这边了。

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大家也只能在“矮子里拔将军”:谁手里枪的准头高、射程远,就捡哪个当作狙击枪。就这样,后来大浪淘沙般,出现了一种让敌人头疼的宝贝“水连珠”,也就是莫辛纳甘步枪。这把枪的厉害之处,连三八大盖都要靠边站,射程直接翻倍还多!

说起来,抗战初期咱们装备是真的惨。不换装备就打想提升水平只能靠从敌人那里缴获点家伙。我们战士们最早用来“狙击”的,居然不是专门的狙击枪,而是日军扛饭碗用得最多的三八大盖。这枪在咱们内部俗称“三八大盖”,本名叫“三八式步兵枪”,日本人1907年就定了制式装备,一线部队装备得老多老多。

那为什么咱们早期狙击手愿意用三八大盖?其实很简单。第一,这枪缴获得多,我们战士用起来顺手,练得也多。再加上子弹来源也方便,八成能跟上弹药的消耗,所以用着省心。第二,这枪本身射程不差,标注射程460米,枪法好点的战士能轻松干到六百米。日常作战,基本够用。再这玩意设计还真考虑了一些细节,比如自带防尘盖,还能上刺刀。三八大盖在当年那会儿,绝对算得上一把管用的武器。不过嘛,水连珠一出现,三八大盖“老大哥”的位置就是保不住了。

为啥叫“水连珠”呢?其实就是莫辛纳甘步枪。咱们的战士给它取得这么个别名,有意思因为一开枪,没啥烟雾,噼里啪啦声音又脆,像水珠溅落一样。其实水连珠的历史,要比三八大盖来得还早,早到北伐时期就进入中国了,只不过那批货压根没几把落在八路军手里。直到抗战快尾声,水连珠才成了神枪手们的新宠。

水连珠跟三八大盖相比,牛在哪儿?说到这里,不妨把狙击手挑枪的几个关键说说:当然是要射得远。三八大盖虽然标称射程不差,但当初设计也没真朝着狙击枪去搞,所以实际效果还得看射手有多厉害。而水连珠呢?经过各种版本的改良,射程能打到一千米,牛人能劈到一千四百米,妥妥三八大盖射程的两倍以上!

再一点,三八大盖那体积咱得说说,它可是全世界二战时期最长的步枪之一。这种设计原本是给刺刀预留空间日军拼刺技术不是盖的。但换个角度长成那样,便携性就惨了,狙击手埋伏、换点位,简直受罪。如果打山地战还好,真进了街巷或者玩偷袭,这长度能让人原地抓狂。

还有一点特别要命,就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三八大盖用了拼接枪杆,寒天容易裂开,保命都成了问题。这也是后来朝鲜寒冬时,为什么八路军、志愿军狙击手一股脑都换成了水连珠的重要原因。

其实“水连珠”真正打响名气,是到了抗美援朝那会儿。之前抗战时候水连珠寥寥无几,子弹也难找,所以大多数还用三八大盖。不过像胡启哲这种真神枪手,已经上手水连珠,在《盐阜报》都有报道。只那时弹药紧俏,算是用得很珍贵。

到朝鲜一仗,我军基本彻底换了水连珠。像著名的张桃芳,就是到了朝鲜战场才被要求用水连珠。刚开始换枪时,连着打不中,子弹全出去了。其实当时很多人都不习惯,可为啥还非得上水连珠?说穿了,三八大盖再怎么用得顺,也架不住北方天寒地冻容易开裂。而“水连珠”原本就是为俄国严寒环境打造的,结实耐操,出了问题概率极小。

事实证明,换枪完全是明智的。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狙击手用这把枪把美军打得心惊胆战。可以说每一颗致命子弹,背后都有装备升级与实战磨砺的痕迹。

扯远一点,早期装备烂不是咱们不努力,是工业基础太薄,只能不断找“平替”,三八大盖和水连珠能成狙击枪,本质上就是穷则思变的结果。随着战争推移,技术也在摸索,后来还出现那种“半吊子类型”的狙击枪也就是没配套瞄准镜,拿根铁丝绑一绑强行凑活。等到专业狙击枪出来,狙击手们的水平和对恶劣环境的适应力,也水涨船高。

要是抗战刚一,我们就有条件大规模用上水连珠,战场上的局面会不会完全不同?历史没有如果,但这些老枪的故事,每每回头看还是让人感慨万分。

资料参考:

[1] 刘旭, 潘海军, 茅燮平. 火火的顺溜火火的枪[J]. 环球军事, 2009, (14):62-63.

[2] 莫辛-纳甘步枪. 环球网

[3] 从“三八式”到“波波沙”盘点抗美援朝志愿军的经典武器. 中国军网. 2020-10-20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