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18 20:55点击次数:83
江苏盐城这个地方,其实以前说起来也就是一个沿海的小城市,没啥特别的地方。可这几年,不声不响地搞起了零碳园区、绿色发展这些新鲜玩意,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说实话,走到全国前头,敢吃这螃蟹,不光需要胆识,还得经得起折腾。咱得佩服盐城人,有点闯劲,有点想法。这不,他们整出来的这套“五化”——能源清洁化、产业绿色化、管理智慧化、设施低碳化、认证国际化,已经不是一般的政策文件里画画大饼了,人家是真的落地见效、实打实在干。下面我就用咱大白话聊聊,对盐城这事我是怎么看的。
首先啊,绿电这事儿,盐城本来就占了个大便宜。沿海风大、太阳多,发展风能、光伏,条件没得说。盐城人没光靠天吃饭,而是想办法把这些天赐的资源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金饭碗”。你比如那个大丰港零碳产业园,3公里外就有个13.76兆瓦的大型光伏电站,白天太阳一出来嗞嗞地发电,直接就能输送到园区企业,剩下的还能卖给国家电网。遇上风光电不够的时候,大电网还能兜底供电,整个逻辑一点不绕嘴:绿电自产自销,有富余卖,缺了补进来,路径还清清楚楚能溯源。
我自己觉得,物理可溯源的绿电,这才是未来企业最值钱的竞争力。因为企业讲产品说绿色低碳,全球买家就盯着你这些环节溯得清不清楚,你要是糊弄,整个产业链条分分钟得挨批。盐城特意改造了国网变电站,给绿电拉出条直供“高速路”,还搞了好多储能电站,电用不完储着,电不够的时候再拿出来用,真是有点意思。现在他们新能源发电占全社会用电量七成,啥概念?你想啊,别的城市还在为光伏上屋顶发点小电窃喜呢,盐城的企业用的基本都是绿色电。企业压根不用为绿电标准发愁。
很多人觉得建园区就是招点企业聚一起,其实不然。盐城弄的零碳园区,从开始搞设计的时候就把绿色低碳练进了“毛细血管”里。路灯都是能发电的、能显示信息的,建的产业楼顶全种光伏,甚至连步道都踩出了能发电的试验段。车一多,充电桩遍地都有。这些事放过去想都不敢想,现在成了日常。园区连配套的生活区、生态区都搞得有模有样,企业来了,这么好的环境谁还愿意走,员工也愿意留下。
经济嘛,赚钱才是王道。点子好、生态好不解决饭碗问题那也是白搭。盐城没光抓清洁能源这一头,而是搞产业链升级。比如说,新能源装备造起来,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拉起来,引进这些大企业像什么阿特斯、宁德时代这些巨头,让巨头带着干,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全都跟进,这就是玩“生态链”“产业群”。再一看滨海港,人家玩起了冷门的“绿电+冷能”,把LNG冷能做成创新基地,搞冻干食品、冰雪休闲,反正但凡能沾着绿色低碳的点子全都往产业化上靠。这么干,谁能说是一锤子买卖?是持续升级找增量,是闷声发财赚大钱。
这里头比较牛的还有一点,那就是管理智慧化。别小瞧这个词,背后是“碳+数据”两条腿走路。盐城加大投入,企业的碳排、用电、用能全都有平台智能监控记录。区块链、AI一上,谁用啥电、用啥原料、减排多少二氧化碳,都一清二楚,数据实时能查。企业在这平台上能看到自己哪块碳足迹高,哪块用的是绿电。你说以后不论是对标全球还是对付贸易壁垒,都有底气开证明,货真价实地卖给全球谁敢说你不合格?盐城还想再进一步,未来要用人工智能算碳排、做调度,企业只管拼生产,后台帮你搞定一切监管,这才是数字化新赛道的“隐形冠军”水平。
再说认证国际化这张王牌,现在逐渐变成企业走向全球的通行证。盐城主动拉来英国BSI、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国内外大机构住进园区,园区内企业不用再东跑西跳找认证,自家门口就能搞定产品碳足迹、绿电溯源这些“国际身份证”,省事又高效。现在做外贸,尤其是欧洲、美国这些地儿,很多企业要求你必须产品环保、碳足迹清楚、国际认证齐全,否则就是进不去大门。盐城这招很妙,让企业出口路上少跑冤枉路,打破了以前“有货卖不出去”的窘境。这么玩,我觉得绿色经济就等于国际经济,谁先吃透了规则,谁就有出口定价权。
有些朋友说,这一套花了不少钱,盐城能不能持续?我倒觉得不是问题。一是这些东西现在可得国家大力支持,有资金、技术、政策三管齐下,还能吸引更多绿色制造、高端企业集聚,只要模式对,越滚雪球越大,园区的增值能力就强。二是别人现在才开始看绿电,盐城已经把绿电玩出了“物理”级别的标准和溯源路径,等于站在了产业链的顶端。三是他们市场化做得好,让各种专业公司,不仅有国企还有民营科技公司加入搞储能、出方案,反而拧成一股绳,一起做大蛋糕。
再看长远点,全球都在往碳中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跑。谁能率先布局、把绿色发展做成顽强竞争力,谁就能在未来分得最大那块蛋糕。盐城等于拿自己的“试验田”,给全国乃至全球企业做了个样。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谁想得到一个不起眼的沿海城市,走在了转型升级、绿色爆发的最前面?我觉得,这背后是盐城人特别接地气、脚踏实地干事,既有长远的格局观,也有眼前的具体操作。
现在盐城已不是普通的地级市了。数据一摆出来,全国首个“碳达峰”试点,零碳产业园里大企业一个接一个,七成用电系绿电,绿电可溯源、碳足迹可信、产品卖全球,绿色动能澎湃。还有啥好说?不服都不行。绿色已经成了盐城的底色,也变成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底气。至于未来能再往哪冲?我看,这步子还能再大一点。产业链可以拉得更长,绿色金融、碳交易这些东西都能进来,再加上“东数海算”海洋算力中心那些新鲜玩意,这地方真能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军。
我个人其实挺佩服盐城的,一个以前大家没太注意的小地方,靠着国家新大势,趟出一条全产业、全要素、全价值链都绿色化的新路子。更赞的是,做这些不是光玩概念,纯落地,见真章,拿数据说话,拿成效证明自己。现在低头一看,盐城这些园区已经变成了中国绿色工业的示范区、生态文明的标杆,也难怪那么多大公司争着进来投资。
生活在中国,见证这些年生态变迁,能看到盐城这样踏踏实实抓绿色、抓创新的新路径,总让人觉得,脚下这片土地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绿色发展不是一句空话,中国只要有更多像盐城这样讲究实际、敢试敢闯的地方,整个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低碳目标绝对不是问题。咱们普通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环境越来越好,经济越来越有活力,这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
所以,盐城的经验,其实值得全国借鉴。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盐城的“五化”协同不是一句口号,是一招一式干出来的。为盐城点赞!结合全国的发展实际,我觉得中国绿色未来,大有希望!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