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烈士之女寻父多年无果,偶然看杨成武回忆录才知,早已牺牲50多年

发布日期:2025-08-05 22:58点击次数:196

杨成武

1958年,杨成武撰写的《杨成武回忆录》正式出版了,许多爱好党史和军事的读者购买阅读,其中就有中共弋阳县秘书黄泽生。

在这本回忆录中,杨成武多次提到了一个人,这个人便是他的好搭档“红四团团长王开湘”。而这个人,也引起了黄泽生的注意。

原来,书中提到的黄开湘就是他的同宗先辈,已经失联几十年。根据杨成武在书中介绍的相关情况,黄泽生断定此人就是黄开湘。

黄泽生立即和当地县委汇报了这一情况,成功联系上了杨成武,特地来到北京进行采访。通过和杨成武亲自沟通,他们终于确认“王开湘”就是黄开湘。

杨成武之所以会把名字写错,是因为家乡口音比较重。因此秘书在记录时,便听成了“王开湘”。

与此同时,黄开湘在世上还有亲人,那便是他的女儿黄菊花。此时的她已经苦苦寻找了半个世纪。此时,她才知道父亲已经牺牲了。

黄开湘是什么人,杨成武和他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黄开湘画像

“斧头将军”黄开湘

黄开湘是红1军团2师4团团长。说起红4团,可以说是称誉全军。在漫漫长征途中,它经常担负先头团的开路任务,都能按时圆满地完成,所以经常受到上级和兄弟部队同志们的赞扬。

长征出发时红4团的团长是耿飚。娄山关战斗后由卢子美任团长。卢子美在红4团的时间不长,团长职务很快就由黄开湘接任。

黄开湘,于1901年12月出生于江西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一个贫苦家庭中。家中一共兄妹七人,黄开湘是家中的长子,下面有两个妹妹和四个弟弟。

从小,他便跟着大人箍竹筒和当木匠为生。而他走上革命道路,还要靠一个人,那便是方志敏。

黄开湘母亲方尚香的侄子,便是当时担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方志敏。因此,黄开湘从小就和方志敏、方志纯两人的感情深厚。

方志敏

1925年8月,方志敏受中共江西省委的派遣来到弋阳县开展农民运动,黄开湘协助方志敏在漆工镇很多村子中建立了秘密农民协会。

1926年,黄开湘参加革命。在方志敏和黄镇的介绍下,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1月,黄开湘还参加了横峰、弋阳6万农民年关大暴动。

1929年春,黄开湘陪同方志敏在德兴县参加了第一届工农代表大会。之后,他们装成上山砍木料的农民,手中拿着斧头、扁担沿着弋阳磨盘上出发。

当他们走到白马岭之际,突然被反动靖卫团团团围住。突然,靖卫团中的一个敌人认出了方志敏,指着他惊叫起来:“他,他就是方志……”

敌人最后一个字还没有说完,黄开湘便用一个斧头向敌人砍去,同时一把将敌军的头目抓住,用枪口将其顶在胸口,胁迫其他敌人放下武器,一举将敌军哨所端掉了。

从此,黄开湘便用一把斧头端了敌人一个哨所的消息便传开了,他也因此成功当选为县苏维埃军委主席。

1929年4月,黄开湘担任上饶临时县委书记。之后来到赣东北工作,担任赣东北独立团政委、赣北苏维埃特区书记、县委书记。

同年7月4日,独立团受命攻打景德镇。他们在抓获敌人几个哨兵后,换上了保安团的旗号,并于6日成功抵达景德镇城。

在守城的敌军在打开城门过程中,几个被俘的士兵突然大喊:“赶紧关门!”此时扮成敌团副的黄开湘手疾眼快,迅速将一把斧头插在进城门打开的缝隙中,迫使城门不能关闭。

战士们向门缝内投进几个手榴弹后,只听外面轰隆一声,敌军纷纷被炸死了。独立团奋力将城门打开,迅速攻入景德镇,俘虏400多人,缴获500多支长枪和2000多两黄金、50万银元,还吸收了一大批瓷业、煤矿等产业工人加入队伍。

从此,黄开湘“斧头将军”的称号更加威名远扬,还受到了中央军委的表彰。

1930年7月21日,红十军正式成立,中革军委正式任命黄开湘担任红十军参谋长。同年8月,闽浙赣第二次工农兵大会上成立赣东北特区委员会,他又被当选为执行委员。

红十军军旗

同年9月,红十军先后攻克湖口、鄱阳、都昌这三座县城,红十军主力由三个团扩编为三个旅,成立赤色警卫室,黄开湘担任师长一职。

黄开湘与家人告别,远赴中央苏区

1933年春,赣东北和中央苏区迅速连成一片,中央电令闽浙赣省红十军来到中央苏区参加第四次反“围剿”斗争。

就这样,黄开湘和母亲和妻儿匆匆告别,跟随军长周建屏和政委邵式平奔赴中央苏区。此外,他们还带了100多万银元、2000两黄金、40多箱药品。

这些东西对于此时经济极为困难的中央苏区无异于是雪中送炭。当他们来到苏区时,周恩来、朱德、王稼祥还接见了他们,夸赞了他们送来的物资为中央解决了大问题,还亲切地称赞黄开湘为“斧头将军”。

当朱德听说黄开湘喜欢用斧头肉搏,便亲自将自己手枪接下来送他说:“以后就不要用斧头肉搏了,这支枪就送给你了。”

朱德和彭德怀

黄开湘第一次见到朱德,不好意思接住。朱德见状,便笑着说:“这支枪可是从张辉瓒手中缴获的,可是正儿八经的德国货!”周恩来也笑着说:

“你们给苏区带来这么多黄金白银,我们也没什么东西送给你。这样吧,我将这块表送给你,给你这个‘斧头将军’装备装备。”

1933年9月,中央军委任命赵尔陆担任供给部总部长、黄开湘担任供给部政委。由于军事顾问李德瞎指挥,中央苏区的斗争形势越来越严峻,根据地越来越小。

对于李德的所作所为,黄开湘非常不满。1934年春,军委命令他担任红一军团师政委,和师长李聚奎率部参加了石城阻击战、广昌保卫战、老营盘穿插战等战斗。

后来,黄开湘到瑞金学习,学习结束就留在了红1军团。他军政两方面的工作都做过,调到红4团时年龄为26岁。

李德

由于当时这一级的干部大部分是20岁左右,所以就算是老大哥了。他个头不高,身体单薄瘦弱,不抽烟、不喝酒,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指挥作战果断勇敢,以身作则,战士们称他是智勇双全的黄团长。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开始了浩浩荡荡的长征。时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政委杨成武后来回忆:

“遵义会议前夕,红军打下牛拦关,占领松坎, ……王(黄)开湘被派到四团任团 长,我任政委。当时中央正准备在遵义召开会议,我团在松坎担任警戒,通过这几天接触,我才了解他是江西弋阳县人,是赣东北红十军锻炼出来的干部,因在军委供给部任政委时与李德闹别扭,主动要求上前线。他年纪比我大,以往职位比我高,但对我这个政委一直是很尊重的。”

1935年1月,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黄开湘和杨成武率领四团在松坎负责为期七天七夜的警戒任务。由于安保工作准确全面,会议最终圆满结束。

遵义就会旧址

在会师遵义的土城战斗中,由于敌强我弱的缘故,致使我军腹背受敌。为了避其锋芒,我军主动后撤。就在这时,他收到了掩护朱总司令后撤的任务。

于是,黄开湘和杨成武便火速率领80多名将领冲上山坡,掩护朱总司令后撤。朱德见状,幽默地说道:“急什么,诸葛亮还摆过空城计呢!”

土城战斗成为遵义会议后的一次大型战斗,也是歼敌最多的一仗。在这场战斗中,黄开湘充分发挥了他的智慧才能,立下赫赫战功,受到了毛泽东的表彰。

1935年3月,红四团在成功掩护大部队转移后,又奉命作为先锋团朝着昆明、曲靖进攻,刘少奇、陈云等人跟随红四团行动。红四团不仅担负着保卫中央领导的任务,还肩负着红军长征开路先锋的作用。

土城战斗还原图

飞夺泸定桥团长

同年5月,红军来到大渡河畔,蒋介石派出部队进行了前堵后追。红一师一团在团长的指挥下强渡大渡,打开了北进的一条通道。

27日清晨,军委电令黄开湘、杨成武率领四团从安顺场出发,沿着大渡河西岸向泸定桥奔袭,全程 320 里,军委命令他们三天内必须赶到。

山路是从绝壁上凿出来的栈道,山上白雪银光耀眼寒气逼人;大渡河水流湍急,白浪翻腾,令人心惊肉跳。王开湘看了看地图, 命令一个排从左边绝壁爬上去,三营两个连正面佯攻。

在黄开湘指挥下,红军战士没多久就冲破了敌人的封锁。在前进中扫除阻力,消灭敌人一个营。刚行进了 80 里路, 军团送来一个电令:

“黄开湘,军委来电限左路军明天飞奔泸定桥 ,你们要迅速灵活机动地完成这一光荣任务。”

泸定桥

黄开湘看完电令,深深叹了口气说:“边走边动员,一天走完240里,坚决执行命令。”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全团上下边动员、边行军,终于一天走完 240 里,天亮前就到达了指定地点。

红4团在执行夺取金沙江渡口的任务时,要经过禄劝、武定、元谋三个县城,黄开湘和团政委杨成武根据敌情,决定智取,而不是强攻。

他利用“现成的保护色’即缴获的国民党军服和武器,化装成“中央军”,分两路长途奔袭。他亲自带领一路,雄赳赳气昂昂地开到武定县城,受到了武定县县长和大小官员们的欢迎、宴请,还大摇大摆地和他们一一握手。

当敌人知道上了当,遇到的是红军时,为时已晚,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采取同样的手段,杨成武带另一路部队解决了另两个县城的敌人。

红4团一天中一枪不发,就拿下了三个县城,还缴获了大批武器。当军团和师的首长知道了智取三个县城的具体经过后,连声叫“好”。

在急袭泸定桥时,红4团20多个小时要赶240里路,敌人两个旅的援兵也在向泸定桥增援,敌我双方隔着大渡河赛跑。抢在前面,是战胜敌人的关键。天黑了,又下起雨来,道路泥泞,影响了行军速度。

突然,河对岸出现了火把,一个个火把转眼之间连成了一条线,原来是增援的敌人以火把照亮,加快行军速度。

黄开湘计从心上来,和杨成武研究后决定,我军也点火把行军,并要号兵通过俘虏熟悉敌人的联络号音及信号,以准备在必要时回答敌人的问询。

火把照亮了道路,战士们越走越欢,对岸的敌人看到了河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问:“你们是哪部分的?”战士们高声回答:“是碰上了红军撤下来的。”

敌人毫不怀疑,于是出现了敌我两支军队友好地隔河并行30里的奇观。夜越来越深,正12点时,河对岸的亮光突然不见了,黄开湘命司号员大胆吹号与敌人联络,询问敌人在干什么。

敌人号兵回答:宿营,休息。乘此时机,红4团的指战员们在火把的照耀下急行军,于第二天清晨按时到达泸定桥。随即又取得夺桥战斗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大部队越过大渡河天险开辟了主要通道。

黄开湘去世,留下两件遗物

红4团在黄开湘和杨成武领导下,以智、勇取胜敌人的事情,一桩又一桩。在四川西部的化林坪,敌人一支主力部队盘踞在一个名叫山垭口的高山隘口上,妄图凭险据守。

红4团奉命仰攻,配合兄弟部队作战。然而,仰攻遭到敌人的顽强阻击,部队被挡在山前。黄开湘根据敌情、地形,研究制定了新的进攻方案,派出小股部队从一条两尺左右宽的上山小路攀援而上,利用山上的雾气,隐蔽接敌,一举夺得战斗的胜利。

腊子口

在腊子口,到处是绝壁悬崖,枪声阵阵,军情紧急,黄开湘腰里挂着他最喜欢的六轮子手枪,抓住悬在绝壁上的长绳,带着迂回部队,和战士们一起攀登,及时地配合了正面的强攻,消灭了敌人。

多少个日日夜夜,黄开湘和红4团的指战员们以气壮山河的气概,转战在漫漫长征路上,创造了传奇般的英雄业绩。

在草地行军的一个夜晚,一阵冰雹刚刚过去,黄开湘和杨成武一起顶着一小块油布,背靠着背,面对寒冷,忍着饥饿,互相用体温取暖。黄开湘说:“老杨,我们一定要熬过去,熬过去就好办了!”“对,我们一定要从草地中探出一条路来!”

两个亲密的战友遥对北斗星,谈起了“将来”“我们将来革命胜利了,是什么样呢?”“就像苏联十月革命胜利以后那样。”杨成武回答。

“对!列宁、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没有剥削,共同富裕,多好啊,将来我们也一样!说着说着,黄开湘轻轻地哼起了一首苏联歌曲。

在到达吴起镇的那个夜晚,黄开湘久久不能入眠,躺在床上,朝着杨成武打开了话闸,又一次谈起中国革命的进程,谈起“将来”。

杨成武旧照

“政委,往后,怎么安排?打日本,抗日!打完了日本,还干什么?建设国家?建设共产主义!”黄开湘越说越兴奋,干脆摸黑坐了起来,披上了衣服。

杨成武也睡不着。“好吧,谈吧,我奉陪到底!”他干脆点亮了灯。

黄开湘笑了,杨成武也笑了。两位亲密的战友靠在炕墙上,谈着今天,说着明天,交流着各自对共产主义的理解,直到东方破晓。

黄开湘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一丝不苟。长征途中,一次,部队宿营在回民的村庄。上级考虑到回民的风俗习惯,通知部队不准吃猪肉。

为此,还专门发了书面通知。有一个连在传达通知时,把“不准吃”念成了“准吃”,立即从老乡那儿买了一头猪,宰杀后全连改善伙食。

杨成武重回泸定桥

正在他们就餐的时候,黄开湘推门而入,见到眼前的情景,大吃一惊,问连长:“你们怎么吃猪肉?”“团里同志准吃啊!”

“什么'准’吃?把通知拿出来!”黄开湘生气地说。然后,他指着通知上“不准吃”几个字念了一遍,严肃地批评了连长,并晓之以理,告诉他执行政策的重要性。

长征终于胜利了,然而,正当人们沉浸在喜悦之中时,黄开湘病了。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转战严重地损耗了黄开湘的体质。

黄开湘得了伤寒病,来势凶猛,连日发高烧到摄氏40度,完全处于昏迷之中,直到告别亲爱的战友,告别人间。

当杨成武得知这一噩耗,执意要去见黄开湘最后一面。当他拖着病体去见黄开湘,冒着大雪赶到医院时,黄开湘已经安葬。

红4团传颂着黄开湘的事迹,指战员们怀念着黄开湘。黄开湘有着崇高的革命理想,斗争越是艰难,意志越是坚定。

影视作品中的黄开湘

几十年后,黄开湘的名字浮出水面

黄开湘走了,他留下了两件遗物:一件是六轮子手枪。他爱枪如命,行军、打仗再忙,都要擦枪。逢人就夸他那支枪如何如何好。

有一次打土豪,他弄到了一块红绸布,就此把枪包在里面,如珍宝一般。这支枪后来留给红4团作为纪念品,见枪就想起了老团长黄开湘。

一件是怀表。这是红4团在智取禄劝、武定、元谋三县县城时,从敌人那里缴获的,政治处考虑到黄开湘指挥作战的需要,就配给了他。他带着这只怀表,指挥全团打了一次又一次的胜仗。

这只怀表后来转赠给了左权。左权带着它,驱逐日寇,收复河山,驰骋在抗日战场上。黄开湘是红4团的优秀团长,也是红军指挥员的骄傲。

黄开湘去世了,但是他并没有评定为烈士,甚至连坟前也没有墓碑。对此,杨成武认为黄开湘的意志坚强,参加革命的十年间经受住了考验,并对谭冠三说:“不能让他这么走了,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团长!”

为了纪念黄开湘,杨成武和警卫员用一块木板制成墓碑,墓碑上写着“红军团长王开湘之墓”竖在他的坟前。

由于红军时期的条件艰苦,再加上赣东北苏区方志敏等人已经牺牲,再加上江西人地方口音对“王”和“黄”分不清,所以他身边的很多战友、同事、上级都将“黄开湘”念成“王开湘”。

更加重要的是,当年留下的命令、电报、当事人的回忆录甚至墓碑也将他的姓名写错了。

而红军长征后,苏区的人民惨遭敌人的屠杀,仅仅是江西弋阳县漆工镇被杀的就是598户,黄开湘的家属也未能幸免,他的四个兄弟全部成为烈士。

为了寻找黄开湘,他的妻子远走他乡,留下仅有7岁的女儿黄菊花送给别人当童养媳,她也成为了黄家的唯一后人。

新中国成立后,黄菊花想办法打听父亲是否在世,但一直没有下落。江西弋阳县档案馆中甚至留下了虚假消息,声称“此人在长征途中吃不了苦,逃离革命队伍,现下落不明”。

黄菊花

一直到1959年,弋阳县民政局才恢复黄菊花烈士家属的待遇。但黄开湘是怎么牺牲的,离开闽浙赣苏区后经历什么,许多人一概不知。

但英雄曾经为党和人民流血和牺牲的事迹有人记得。1985年,《杨成武回忆录》公开出版,人们才知道了黄开湘牺牲的全部经过。

1986年6月30日,杨成武在办公室接待了黄开湘家乡的同志,详细介绍了黄开湘的一系列特点,比如出生地、身高、容貌、脾气。更重要的是,黄开湘当初调到红四团的上下级人事关系全都对上了。

信息确认后,杨成武感慨万千。他先是和黄开湘、邵世平、方志敏和弋阳县老区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对亲密战友黄开湘表示深切的怀念。

当杨成武得知黄开湘还有一个女儿,给她留下了自己的地址和电话,并让人转告她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提出来,甚至都可以去找自己。

黄开湘将军的后人

但黄菊花都婉言拒绝了,不仅没有去找杨成武,也没有拨通那个电话,只是过着平淡的生活,一直到去世。而黄开湘当时离开家乡留下的那一枚铜元,也成了家里的传家宝。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