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湖北景区惊现“动力沙皇”残影:中国航空发动机的“马达西奇遗产”争夺战真相

发布日期:2025-10-26 23:47点击次数:195

一家注册资本仅2000万元的湖北公司,竟在2025年初连续申请了57项航空专利,从“无人机电力传输”到“太空飞船设计”无所不包。

然而,它的前身竟是一家文化遗产公司,注册在武穴市的风景区书院里。 而背后牵动的,是一场涉及36亿美元国际赔偿、美国干预、工厂被炸毁的中乌航空发动机合作残局。

2014年3月18日,一家名为“湖北匡山寺文化遗产有限公司”的企业在武穴市悄然成立。 谁也料不到,这个起初与文化保护相关的公司,日后会更名为“马达西奇飞机发动机厂(湖北)有限公司”,并卷入一场国际航空技术争夺战。

更名后的公司股权结构简单——彭金火持股99%,为实际控制人,另一位股东彭春连持股1%。 表面上看,它像一家普通的地方企业,但它的关联网络却横跨大连、珠海、瑞丽等地,控制了9家企业,对外投资8家子公司。 2024年,公司总资产突然飙升至205.5亿元,员工111人,实缴资本2000万元全部到位。

专利数据暴露了它的野心。2024年至2025年,该公司密集申请了57项专利,其中不乏“货运无人机”“医疗救灾无人机”“载人火箭”等航空航天领域的设计,甚至还有“丹参治疗消渴病设备”这种跨界发明。

2025年2月,一款名为“马达西奇鲜牛”的货运无人机外观专利获批,同月还有“载人火箭三视尧PD-3S”的图纸公开。 这些专利与它的曾用名“湖北大宛航空旅游有限公司”隐隐呼应,仿佛在布局一场“航空+物流+旅游”的生态棋局。

这一切的背景,是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这家百年老厂被称为“动力沙皇”,曾为安-225运输机提供D-18T发动机,掌握着米格-29、卡系列直升机的核心动力技术。

2015年,中国民营企业天骄航空与马达西奇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在重庆建设5平方公里的航空动力基地,总投资200亿元。

2017年北京航展上,双方高调展示AI-322涡扇发动机、TV3-117涡轴发动机等6款产品,甚至签署了为中国重型直升机提供D-136-2发动机的备忘录。

然而转折来得猝不及防。 2020年,乌克兰政府在美国施压下启动反垄断调查,次年强行将马达西奇国有化,中资收购计划流产。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马达西奇位于扎波罗热的核心工厂被战火摧毁;2025年3月,工厂再遭轰炸,几乎彻底瘫痪。 海牙仲裁法院在2023年裁定乌克兰需向中资赔偿36亿美元,但乌方以“战时状态”为由拒绝执行。

与此同时,湖北的“马达西奇”公司悄然调整了战略。 2024年底至2025年初,它陆续降低了对大连、珠海、瑞丽子公司的持股比例,从100%降至30%。

而规划中位于湖北襄阳、占地5平方公里的马达西奇产业园,至今未见公开投产消息,天骄航空官网仅标注“战略合作中”。

尽管合资受阻,技术转移的痕迹已渗入中国航空体系。 约200名乌克兰专家加入重庆研发中心,带来的耐高温单晶叶片技术助推了国产涡扇-20发动机的研发。

AI-322发动机的国产化型号涡扇-17(WS-17)已装备JL-10教练机;长江-1000A完成高空台测试,涡扇-15(WS-15)更已搭载于歼-20战机。 湖北本土的航空航天产业也在转向务实——襄阳聚焦无人机动力系统,武汉押注商业航天发动机。

耐人寻味的是,这家湖北公司至今在工商信息中仍被划分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它的专利组合里,航空发动机核心技术未见踪影,反而充斥着物流无人机、医疗救援设备等应用场景设计。

或许从一开始,它瞄准的就不是“复制另一个马达西奇”,而是在国际技术封锁的夹缝中,探索一条轻资产、重应用的差异化路径。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