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死伤惨重!以色列突袭邻国总统府,未宣而战

发布日期:2025-07-23 23:03点击次数:138

凌晨四点,大马士革还在沉睡,以色列的导弹已经醒了。几声巨响撕裂了古城的宁静,目标直指叙利亚军队总参谋部和总统府。这不是误炸,而是贴着脸的耳光。官方通报的伤亡是数字,但全世界都能听见一个主权国家牙齿咬碎的声音。这步棋,以色列究竟下给谁看?

那个叫“保护”的借口,不过是刺刀上的遮羞布

以色列说,此举是为了保护叙利亚南部的德鲁兹人。这套说辞,连它自己恐怕都未必相信。德鲁兹人,这个散居在叙利亚、黎巴嫩和以色列边境的古老族群,从来就不是棋盘边上单纯的看客,他们本身就是棋子。尤其是在以色列占领的戈兰高地,德鲁兹社区早已被几十年来的威逼利诱、分化拉拢,打磨成以色列楔入叙利亚南部最顺手的一枚钉子。

所谓的人道主义干预,不过是黑帮电影里最经典的台词:“我会罩着你,但这一片得听我的。”以色列想要的,根本不是德鲁兹人的平安,而是一个由它遥控的、没有叙利亚政府军存在的“安全缓冲区”。

当阿萨德政府试图派兵进入苏韦达省平息部族冲突,恢复秩序时,就踩到了以色列画下的红线。因此,轰炸大马士革,与其说是保护德鲁兹人,不如说是一次毫不掩饰的“规训”——警告阿萨德,在我的势力范围里,你最好安分一点。

这块名为“保护”的遮羞布,实在太薄了,根本盖不住导弹呼啸而过时,那冰冷刺骨的杀意。

棋盘之外,总有几只手在悄悄移动棋子

如果说战场上的空袭是摆在明面上的招式,那真正让以色列敢于落子的,是棋盘外那些大国的默许甚至纵容。这场轰炸,与其说考验的是叙利亚的防空系统,不如说是在试探整个国际格局的底线。而结果,显然让以色列非常满意。

最耐人寻味的是美国的姿态。空袭之后,阿拉伯世界和联合国谴责声一片,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却不痛不痒,避开以色列的侵略行径不谈,反而大谈特谈“叙利亚人权问题”。这种在关键时刻突然“跑题”的本事,就是一张心照不宣的外交通行证。

鲁比奥在事前与各方的密集接触,名为斡旋,实则更像是在为以色列的行动清扫舆论和外交上的障碍。毕竟,一个强大、强硬且时刻准备搅动中东浑水的以色列,是美国牵制老对手伊朗最好用的工具。

而伊朗,正是以色列枪口瞄准的另一个影子。叙利亚是伊朗苦心经营的“什叶派之弧”上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其影响力投射到地中海的战略走廊。每一次对叙利亚军事设施的打击,每一次对阿萨德政府的削弱,都是在变相地斩断伊朗伸向中东腹地的手脚。这一招“隔山打牛”,战场设在了可怜的叙利亚,拳头却实实在在地砸向了德黑兰。

再看叙利亚的老朋友俄罗斯。盟友首都被炸,克里姆林宫的回应却克制到近乎冷漠,只是一句“敦促各方保持冷静”。这不是因为俄罗斯不想管,而是真的力不从心了。

乌克兰的战争泥潭已经耗尽了它额外的精力和资源,让它无力在中东再开辟一条与以色列乃至其背后美国直接对抗的战线。所谓的“军事热线”,此刻翻译过来就是一句大实话:“我看着呢,但你俩最好别打到我。”

于是,一幅堪称魔幻的画面出现了:行凶者理直气壮,受害者遍体鳞伤,受害者的盟友欲言又止,而号称维护秩序的警察,却在旁边帮着行凶者望风。这就是中东血淋淋的现实。

所有的对外强硬,都是为了掩盖内部的虚弱

最后,我们必须将视线拉回以色列。任何一场看似冒险的对外军事行动,背后往往都牵着一根通向内部的引线。当一个政府在国内焦头烂额时,在国外制造一场冲突,几乎成了一种政治本能。

今天的以色列,正被加沙战事的无底洞拖得精疲力竭,国内经济困顿,社会因司法改革和宗教矛盾而严重撕裂。当内部的压力锅快要爆炸时,最有效的泄压阀,就是在邻居家门口点一把火,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过去。一场“干净利落”的、针对“邪恶轴心”叙利亚的空袭,简直是为内塔尼亚胡政府量身定做的政治强心剂。

国防部长卡茨那句“痛苦的袭击已经开始”的宣言,与其说是说给叙利亚听的,不如说是讲给以色列国内的选民听的。他需要用这种强硬姿态,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塑造自己“国家安全守护者”的形象。

以色列媒体对“保护德鲁兹人”的片面宣传,更是成功地在国内营造出一种“师出有名”的氛围,让那些为生计和安全而焦虑的普通民众,能从一场对外胜利中获得片刻的满足和廉价的团结。

所以,大马士革上空弥漫的硝烟,不仅仅是地缘政治的博弈,更是以色列内部政治的一面镜子。它照见的,是一个国家转嫁内部矛盾的desperate挣扎。

暴力或许能赢得一时的安静,却也种下了更深的仇恨。以色列用几枚导弹,暂时划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也似乎赢得了这一手的主动。但中东这片土地最不缺的,就是记忆。今天被强行压下的怒火,只会在地底积蓄成更滚烫的岩浆。

大马士革上空的迷雾终将散去,但中东这盘棋局,风声更紧了。没人知道下一颗棋子会落在哪里,只知道棋盘上,早已浸透了血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