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1-24 08:00点击次数:167
1969年2月,原46军军长肖全夫成为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全程指挥了珍宝岛之战。
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不断在两国边境制造摩擦,克格勃领导的边防军频繁对正常作业的中国边民施暴,尤其在乌苏里江中方一侧珍宝岛。1969年3月,苏联太平洋边防军区第57、69边防总队企图武力“清除”中国边防军和渔民。3月2日,中国军人遭苏军武力挑衅后被迫还击,完全控制珍宝岛。
1969年3月2日,在中苏边境发生了“珍宝岛事件”。3月15日上午,双方激战一个多小时,苏军被击退,乌苏里江的冰面上遗留下十几具苏军尸体和一辆被炸断履带的T-62坦克。由于中苏关系十分紧张,西方也对我实施全面技术封锁,我国在研制69式中型坦克过程中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时任苏联国防部长的格列奇科元帅向勃列日涅夫报告珍宝岛战况,当勃列日涅夫得知有1辆T-62中型坦克被打瘫在珍宝岛的江汊上,勃然大怒,命令一定要把这辆坦克弄回来,实在弄不回来就把它炸沉到江底。从1969年3月16日至4月29日,中苏双方围绕这辆T-62坦克展开激烈争夺。最后,在炮火掩护下,我方把已沉入江底这辆坦克抢了过来。
经过几天零星交火后,于3月15日组织最猛烈的进攻,还将二线正规军加强给边防军。曾在2日吃过亏的苏联第57边防总队长德莫克拉特·弗拉基米罗维奇·列昂诺夫上校亲自跳上一辆编号545的T-62坦克,率队从珍宝岛南翼包抄解放军。
列昂诺夫自认为得计,却犯下致命错误,他不清楚岛上的中国守军有多少人,也不清楚解放军在什么地方埋伏了反坦克武器。况且新来的苏联坦克兵全是义务兵,技艺并不纯熟,还是头一回参战,连坦克电台都忘记和掩护的步兵分队调到同一频率。
据俄方档案显示,列昂诺夫坐在最前面的545号车里,率另两辆坦克从西面狭窄的河汊逼近珍宝岛。因之前和苏军BTR-60PB装甲车较量过,中方预见到苏军要采取坦克突击,所以提前在冰面上布设用白布伪装的反坦克地雷。苏军坦克出现后,解放军立即用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攻击,这本是概略性袭扰射击,由战斗英雄杨林指挥的炮班打出的炮弹奇迹般地在545号车炮塔左侧下方打出缺口。吓坏的545号车组慌忙向岛西南方转移,在离岛约400米的河汊冰面上触雷,左侧履带被炸断。545号车组经车底安全门弃车逃离,其中列昂诺夫与545号车驾驶员库兹明被击毙,其余两辆坦克慌忙南撤。
当T-62坦克触雷丢弃时,苏军第135师慌忙在乌苏里江东岸摆开一个完整的师属炮兵团,用60门火炮向中国境内纵深5~7公里,正面3~5公里范围进行火力覆盖,同时用该师第199团第2营集团冲锋,试图控制545号车并将其拖回,但均被解放军击退。此后两天,中苏两军只要发现对方接近坦克就猛烈射击,其间只有两国侦察兵能趁天黑摸到坦克旁边。
硬抢不能奏效,苏军决定将545号车爆破炸毁。从3月30日起,苏军先后两次爆破,但每次都只把炸药放在坦克下面而不是坦克内部,爆炸冲击波仅把坦克炸得跳了几下。无奈之下,苏军从乌苏里斯克调来几门240毫米重型迫击炮,对T-62所在江面反复射击,试图炸开冰面,让坦克沉入水下。然而,苏军的企图并未得逞。
第46军历任军长介绍
第46军前身为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1948年11月改编成立,1985年撤销。该军参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重大战役,涌现出“白老虎连”等英雄集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历任军长包括詹才芳、杨梅生、肖全夫、谢正荣、赵炳安、徐仲禹、许胜等,该军于1985年撤销番号。第46军历任军长及任职时间请参考。
詹才芳(1948.11—1950.11)第46军首任军长,原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参与解放战争多场战役,后调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
杨梅生(1950.11—1952.04)接替詹才芳任军长,后历任湖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肖全夫(1952.04—1961.10)任职期间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授少将军衔。
谢正荣(1961.10—1969.07)任职跨度达8年,经历部队建设与调整时期。
赵炳安(1969.09—1979.03)任职期间部队驻防调整,参与国防现代化建设。
徐仲禹(1979.03—1982.10)任职于改革开放初期,推动部队训练改革。
许胜(1983.05—1985.06)末任军长,1985年随第46军撤销番号卸任。
那么我们说说肖全夫,肖全夫(1916年9月3日—2005年2月4日),男,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安徽省金寨县人。
1928年秋参加儿童团,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指挥了珍宝岛之战。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2005年2月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手枪队排长、营通讯参谋,红四方面军二局二科科员。 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一至四次反“围剿”斗争,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反六路围攻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1928年秋,参加儿童团,任队长、中队长。
192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被选调到红四方面军总部手枪队任排长。
1938年,到抗大学习,后在抗大第二分校担任队长、支队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指导员,第2分校第2大队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教导大队大队长,第4区队区队长,冀热辽军区第17军分区参谋长。参加了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带领和指挥部队参加了孟县破交战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代县十里铺伏击战,围歼敌“铁血”部队,帅甲河火车站伏击战和解放玉田、迁安等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第13旅旅长,冀热辽军区独立第11旅旅长,东北民主联军第9纵队26师师长,第四野战军第46军137师师长。率部参加了杨仗子、丰润、五岭山、北宁路、朝阳、义西、辽沈、天津、衡宝等战斗战役。
建国之后,任46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志愿军第46军军长,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 率部参加了湘南剿匪、保卫粤东海防斗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组织指挥了嘉(禾)蓝(山)临(武)战役和梅岗里东山、马踏里等战斗。他主持领导了东北输油管道和国防工程、边防设施建设,使边防部队的执勤和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在原乌鲁木齐军区任职期间,积极推动军政、军民和民族团结,维护了新疆的政治稳定,为新疆的战备建设和军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解放后,其具体履历如下:
1950年,任46军副军长。
1951年,赴朝鲜在39军观摩学习。
1952年,任46军军长。率部入朝,接替42军在西海岸的防务。
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指挥6个步兵师、3个炮兵团作战,共歼“联合国军”1.44万人。7月,作为前线部队代表,出席了板门店停战签字仪式。
1954年,入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后任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分管作战、训练。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69年2月,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指挥了珍宝岛之战。上世纪七十年代,肖全夫还直接指挥了建造大庆到抚顺的输油管道工程和辽河油田公路会战,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0年,任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他在新疆狠抓部队的基础建设和作风养成,加强战备训练,组织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实兵演习。积极推动军政、军民和民族团结,维护了新疆的政治稳定,为新疆的战备建设和军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十二次、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四、十五、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
1982年,当选12届中央委员。
1985年,被增选为中顾委委员。
1987年,再次当选为中顾委委员。
2005年2月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