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09 00:42点击次数:109
最近周末热搜话题多,读者也在私信里反复问我一个问题:现在的A股,真的具备“大牛市”特征了吗?这个答案不能一刀切,要从市场生态、政策资金和主线动力三方面分层来看。简单点说,就是看市场规则变没变、钱从哪儿来、谁在领涨这波行情——这些发生了哪些实质性的变化,能不能支撑一轮“慢牛”,并最终带来长期估值重估。
市场生态在变
从2024年开始,一连串制度性改革在悄悄重塑市场规则。违规减持新规落地、融券规模明显收缩、T+1交易制度实施、IPO和退市标准更严——2024年退市企业达52家,创历史新高。结果明显:靠违规减持和做空搞事情的扰动少了,合规交易回归主流。监管也在走深走实:证监系统在2025年9月5日集中披露了对多地券商和从业人员的问责,今年前8月券商收到197张罚单,说明监管问责在加码。换句话说,一个“有进有出、严监管”的市场生态正逐步形成,这是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关键基石。
政策与资金面给了底气
从政策端看,货币和财政工具不断创新:新型货币工具、证券基金互换便利、增持回购、再贷款以及央行的买断式逆回购等操作层出不穷。同时,政策鼓励保险、社保和养老金等长期资金配置A股。数据也支持这个判断:外资在持续回流,非存款类金融资产占比提升,居民存款正有序向资本市场迁移。再看公募基金改革,销售费用修订后每年预计为投资者让利超500亿元,这既降低了持有成本,也有助于抑制短线投机。把这些叠加在一起,资金面的逻辑在宏观上为慢牛提供了稳稳的底座。
主线与外部环境在助攻
若把市场比作一台发动机,2025年上半年科技板块成了点火器。人工智能、半导体、算力、创新药与生物医药轮动,带来一波又一波主题切换。北交所、科创板和创业板对硬科技与创新型企业支持更明显,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突破在累积,形成政策引导—企业创新—资本回报的正向循环。外部利好也不缺:WHO将多款关键药物纳入基本药物目录,利好创新药的长期估值逻辑;美股端市场已将美国9月降息几乎定价在内,美元走弱也有利于全球资产风格切换。技术面上要注意成交量与均线配合:上周日线虽收涨但伴随缩量,短期上方仍有5日和10日均线压力;周线层面在回踩5周均线后企稳并摆脱超买信号,周线走强的概率在增大。整体判断是:中期呈结构性向好,节奏偏“慢牛”而非冲刺型牛市,短期可能走震荡突破或先涨后回踩的路径。
操作建议——别盲从也别错过
跟着趋势跑,别凭消息面追高。优先配置科技创新类标的,以及长期资金(养老、社保、保险)偏爱的龙头与确定性强的行业。控制仓位与止损,确认突破要看成交量是否放大,放量才能更放心。把握政策窗口期:并购重组、基金费率改革和长期资金入市都是寻找中长期配置机会的好时点。遇到短线消息或个别监管事件,先冷静再判断,信任制度性改善带来的长期价值回归。
我想问你:准备好从观望转向有序配置了吗?市场不是短跑,是马拉松。慢牛更考验耐心和对制度性的信心,别做短跑选手也别被情绪牵着走。想讨论具体配置方向或标的,留言告诉我你的疑问,我们一起慢慢把这场马拉松跑成稳健的收益。
上一篇:辽宁水平真空带式过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