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29 22:43点击次数:164
卡尼不曾料想,针对华发难后,中方一纸协议令加拿大防不胜防
加拿大民众近日陷入集体困惑!
他们的领导人贾斯廷·特鲁多政府刚刚对中国钢铁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中国商务部就与澳大利亚签署了重大贸易协议。
这份突如其来的合作协议,直接导致加拿大每年440万吨的农产品出口订单面临取消风险。
2025年仲夏,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正式批准进口澳大利亚油菜籽。
消息传出后,加拿大农业省份的种植户们彻底坐不住了——这些看似普通的农作物,在上一财年为加拿大创造了近30亿加元的贸易顺差。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超过六成的出口额完全依赖中国市场。
更具戏剧性的是,加拿大制造业正遭受原材料价格暴涨的冲击。
数据显示,自加征关税政策实施以来,当地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激增近三分之一。
当初以"保护国内产业"为名推出关税政策的特鲁多政府,如今正面临着民生与经济双重困境。
(政策多米诺效应究竟如何层层递进?)
2025年盛夏的一个工作日,加拿大最高行政长官卡尼现身安大略省汉密尔顿市一家颇具规模的钢铁制造厂。在众多媒体镜头前,他以坚定的语气公布了新的贸易政策:"自本月31日开始,所有进口钢铁产品中若含有中国冶炼成分,将额外征收25%的进口关税。"现场聚集的产业工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却无人细究这项政策中隐含的特殊条款——经由美国加工转口、含有中国原材料的钢铁制品仍可享受免税待遇。
这项贸易保护措施的严厉程度远超表面所见。加方不仅大幅缩减了中国钢铁产品的进口配额规模,降幅达到原有额度的50%,更规定超出配额部分将面临高达50%的惩罚性关税。这种针对性极强的贸易壁垒背后,折射出卡尼政府面临的多重困境。
这项决策出台的时间节点耐人寻味。就在政策公布前七天,美国政府突然宣布对加拿大出口的钢铝产品加征35%的关税。由于加拿大钢铁行业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高达九成,渥太华方面在华盛顿的强硬政策面前选择了沉默妥协,转而将贸易压力转嫁至东方大国。
政治考量同样在决策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卡尼领导的自由党在农业选区持续遭遇支持率危机,而拥有48个联邦议会席位的安大略省——加拿大钢铁工业的核心地带——自然成为执政党必须争取的关键选区。一位不愿具名的国会山议员在私下交流时坦言:"这场针对中国的关税表演本意是拉拢选民,可惜剧本写得实在拙劣。"
中国方面的反应迅捷而有力。就在加拿大新关税政策公布后第三天,中国驻渥太华大使王镝的严正警告便化作了实际行动。国际权威媒体路透社当日独家披露,北京与堪培拉正式签署了关于农产品贸易的升级版协议,其中特别明确了澳大利亚油菜籽进入中国市场的便利化措施。当这则新闻传至正在出席农业团体会议的加拿大农业部长劳伦斯耳中时,会场顿时陷入骚动。
最新贸易数据揭示了加拿大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2023-2024财年统计显示,加拿大向全球市场输送了685.9万吨油菜籽产品,而其中约440万吨的庞大体量流向了中国市场,这个数字占据了该国出口总量的近三分之二。
中国市场年度油菜籽进口需求稳定在540万吨左右,这意味着加拿大供应商曾长期占据着这一市场超过80%的供应份额。在近期中澳农产品贸易签约仪式上,澳大利亚农业部长默里·瓦特难掩喜悦之情:"首批25万吨优质油菜籽已经完成装船,正驶向中国港口。"据澳方农业部门预测,本年度对华出口量将达到其国内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这一变故让加拿大产业界回想起2025年3月的贸易政策调整——当时中国宣布对原产于加拿大的油菜籽、菜籽粕和豌豆实施100%的惩罚性关税,同时对猪肉及水产品加征25%的额外关税。如今中国市场转向澳大利亚供应商,无疑彻底关闭了加拿大农产品最后的出口通道。
在素有"加拿大粮仓"之称的萨斯喀彻温省,当地农场主布雷特·威尔逊面对满仓滞销的油菜籽愁容满面:"仓库里积压着80万吨作物,市场价格在一周内暴跌了40%。"这位从业二十年的农场主回忆道,往年这个季节他的电话总是被中国采购商的询价声占满,如今来电显示的却尽是银行信贷部门的催款通知。加拿大统计局最新周度报告显示,7月第三周油菜籽出口量较去年同期骤降18%,整个产业链因此损失的工作岗位已突破1.2万个。
这场农业危机正在加拿大制造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蒙特利尔建筑商雷诺·杜布瓦近期收到一份令人震惊的钢材报价单:"短短两周时间,钢筋采购单价飙升了30%。"他翻开采购记录进行对比:7月10日的报价还是每吨825加元,到7月20日已跃升至1072加元。加拿大独立钢铁分销商协会主席科琳·麦肯锡坦言:"国内钢厂产能根本无法满足需求,现在连美国供应商都开始伺机抬价。"温哥华某建筑工地因此被迫暂停施工,现场负责人抱怨道:"政府说要保护就业,可照这个建材价格涨势,我们很快都要加入失业大军了。"
加拿大农业和工业从业者正深陷困境,美国方面突然传来的贸易政策调整更是雪上加霜。
华盛顿当局在7月中旬作出决定,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正式通告将从8月初开始,对加拿大输美钢铁和铝制品加征高达35%的特别关税,并且明确表示不会给予任何豁免待遇。
这一决定对加拿大经济造成双重打击:制造业尚未从先前的贸易冲击中恢复元气,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农业部门又遭遇重创,直接导致卡尼政府的公众支持率下滑至不足四成。
面对联邦政府的困境,地方行政当局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对抗措施。
加拿大最重要的三大农业省份——贡献全国87%油菜籽产量的萨斯喀彻温、阿尔伯塔和曼尼托巴在7月下旬发表联合声明,强烈要求联邦政府立即撤销对中国商品的惩罚性关税,否则三省将采取独立行动。
阿尔伯塔省更是付诸实际行动,省长史密斯专门派遣特使前往中国进行沟通协商。
基层农业组织的抗议活动同样声势浩大,加拿大农民联合会组织了规模空前的示威活动,500台农业机械浩浩荡荡开进首都渥太华的政治中心,拖拉机上的抗议标语直指政府政策:"为何要让中国为卡尼的错误决策埋单?"
政府内部的经济评估报告显示,虽然钢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约为2.5%,但农业部门的贡献值高达6.8%。
当前这场因小失大的政策风波,无情地暴露了加拿大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的三个根本性弱点。
在钢铁供应链方面,加拿大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弱点。该国钢铁制造业每年需要从中国进口高达32万吨的钢铁半成品原料,这些原材料经过国内钢厂加工后主要转化为建筑用钢材。当加征关税政策实施后,本土钢厂立即面临严峻的原料短缺困境,由于难以找到可替代的供应渠道,不得不大幅缩减生产规模。
加拿大对外贸易格局呈现严重的失衡状态。数据显示,其出口贸易中有四分之三集中流向美国市场,另有13%的出口量依赖中国市场。这种高度集中的贸易依存度使加拿大在国际贸易争端中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一旦同时遭遇美中两国的贸易限制措施,几乎没有任何缓冲空间。
政治决策层面暴露出明显的短视行为。现任自由党政府为争取约10万钢铁工会成员这一关键选民群体的支持,采取了损害国家整体利益的贸易政策。这种决策直接牺牲了全国27万农业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最终引发连锁反应式的政治危机。
7月21日这天,温尼伯商品交易所的油菜籽期货市场出现剧烈波动,价格暴跌至每吨520加元的低位,这一价格创下了近五年来的最低记录。与此同时,零售终端市场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景象:超市货架上的菜籽油产品价格突然暴涨17%,引发民众恐慌性抢购,这一场景成为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话题。钢铁工人约翰在接受采访时的一段肺腑之言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我们确实希望保住工作机会,但绝不是以牺牲普通民众的基本生活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