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1-24 11:14点击次数:183
这事儿得从那张“全家福”说起,福建号航母甲板上,歼-35和“飞鲨”歼-15并排站着,跟哥俩好似的。
结果这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原先照片里看着挺唬人的歼-35,往歼-15这壮汉身边一杵,立马显得小鸟依人。
就这一眼,我脑子里“嗡”一声,得,全盘推翻,以前那些个分析,都得回炉重造!
歼35这款新世代舰载机,其真正的身份可能一直被我们误解了。
过去咱们聊歼-35,总觉得它是个“制空小王子”,跟大哥歼-20搞高低搭配的。
官方和设计师也老是强调它空战能力多顶,听得人热血沸腾,总觉得这是要跟F-22掰手腕的角色。
可问题来了,一个真正的“拳击手”,尤其是在制空权这种生死局里打拳的,你总得给他配一双最劲的拳套吧?
这拳套,就是发动机。
一个纯粹为了夺取制空权而生的战斗机,比如F-15,苏-27,再到我们的歼-20,哪个不是把动力系统摆在第一位的?
追求的是极致的能量、爆发力和机动性,恨不得把两台推力最猛的发动机塞进去。
可歼-35呢?
它用的是两台咱们的中等推力发动机。
这就让人挠头了,明明有现成的“大心脏”涡扇-15,给歼-20用的那款,你不用,非得给自己上个“青春版”的动力?
这不是自废武功,上台前自己先放半管血吗?
这事儿就像你让博尔特去跑一百米,却给他穿了双老北京布鞋,你说别扭不别扭。
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压根不是来跑百米赛的,人家可能是来参加三级跳的。
再换个思路。
空军要是真同时装备歼-20和歼-35两款制空战斗机,那画面就更奇怪了。
歼-20负责踹门,歼-35跟在后面……也踹门?
功能高度重叠,而且歼-35因为个头和发动机的限制,雷达、设备、载弹量肯定不如歼-20,真打起来,妥妥的“小弟”角色。
一支讲究效率和体系的军队,会搞出这种1+1<2的配置吗?
美国人当年搞F-15和F-16,分工多明确:F-15是“空中警察”,负责清场子,确保空域干净;F-16是“泥瓦工”,揣着炸弹就往地面上招呼。
各司其职,效率拉满。
现在,答案就在福建号那张甲板照上,清清楚楚。
歼-35那个头,跟法国的“阵风”、美国的“大黄蜂”差不多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都是中型机的体格。
而这两位,在国际上是干啥的?
妥妥的“多面手”,啥活儿都干,但最拿手的,还是拎着各种炸弹对地、对海“精准开瓢”。
这么一来,全通了。
歼-35,它就不是一个纯粹的“战斗机”,它的真实身份,是一款披着战斗机外衣的“攻击机”,或者说,是一款“多用途战斗机”。
它的首要任务不是在天上跟人狗斗,而是利用自己的隐身优势,去执行打击地面和海面高价值目标的任务。
那点空战能力,更多的是为了自保,碰上不开眼的,能有还手之力,不至于任人宰割。
这就叫“联合攻击战斗机”,巧了,F-35的全称,不就是这个吗?
把歼-35看成攻击机,之前所有的矛盾点瞬间迎刃而解。
第一,发动机问题。
对于攻击机来说,需要的是航程、载弹量和生存能力,对极限的空战机动性要求没那么高。
两台中推,对于制空战斗机来说是“低配”,但对于一款中型攻击机,绰绰有余,甚至可以说是“高配”了——双发带来的高可靠性和生存性,是F-35那种单发机比不了的。
第二,空军的装备体系。
歼-20负责拿制空权,当那个高大帅气的“带刀护卫”。
歼-35则凭借隐身和体型优势,像个“影子刺客”,在歼-20撑起的保护伞下,悄无声息地去端掉对方的关键节点。
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一个打天,一个打地。
这才是真正的高中搭配,天作之合。
海军那边,逻辑也一样。
未来航母上,歼-50(如果真如传闻那般)这样的重型隐身舰载机负责制空,就像当年的F-14“雄猫”。
而歼-35就扮演了过去A-6“入侵者”和F/A-18“大黄蜂”的角色,成为航母编队伸出去的最锋利的“手术刀”。
至于老将歼-15T,凭借其巨大的载弹量和航程,依然可以作为“炸弹卡车”发挥余热。
所以说,别再纠结歼-35是不是一款“低配版”的制空战斗机了。
它压根就没想在那个赛道上卷。
人家换了个玩法,做了一款“高配版”的隐身攻击机。
它不是来跟歼-20抢饭碗的,而是来给歼-20打下手的,只不过这个“下手”的身份,含金量实在太高了。
以后,咱们的天空,就是一个负责清扫全场,一个负责精准点杀,这画面,想想都带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