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巴西大豆涨价是市场规律,不是趁火打劫,不要道德绑架

发布日期:2025-11-20 00:51点击次数:180

巴西大豆涨价了,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发文:巴西大豆高溢价导致中国买家暂缓采购。

挺正常的事儿,经过一些自媒体解读,又变味了,比如:

看得我忍不住笑了,国际贸易是市场经济。请问,市场经济里,谁规定卖方不能涨价?拜托,这年头连菜市场摊贩都懂缺货涨价,怎么到国际贸易就成了趁火打劫?

巴西大豆涨价,是典型的供需再平衡。

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9月数据,2024/25年度全球大豆产量约为3.96亿吨,同比下降近3%。其中,美国大豆出口量预计下降13%,而中国的进口需求依然维持在9700万吨左右。

美国大豆出口因天气和贸易因素大减,中国转而增加自巴西进口。买的人没少,卖的人少了。供应吃紧,需求上升——价格自然走高。这是任何市场都遵循的基本规律。

于是,巴西自然成了最大赢家。2024年巴西大豆出口量预计超过1.05亿吨,占全球出口的近六成。港口FOB价格从年初的每吨490美元涨到580美元以上。

这不是趁火打劫,这是市场供需曲线向上移动的必然反应。在经济学里,叫做供给约束下的价格再均衡(price equilibrium shift)。

价格由什么决定?——供需、成本、风险、预期。这四个变量构成了市场定价机制。

巴西在这个周期里,面临运输拥堵、汇率波动、气候不稳的风险;农民种植成本上升(化肥、燃料价格增加约12%);全球主要买家集中在中国(单一需求风险)。

因此,它提高出口价格,本质上是风险溢价的反映。在金融学上,这叫:风险补偿定价(Risk-Adjusted Pricing)。

换句话说,巴西不是不讲良心,而是很讲金融逻辑。

那么,如何破解涨价?很简单,建立多元化进口体系就行。

过去十年,中国进口大豆的80%以上来自巴西和美国。这意味着——只要这两国任何一方减产或封港,中国就得跟着涨价。这是典型的高依赖、低替代结构。在经济学上,这种结构的结果叫:买方议价能力弱。也就是说,当你只有两三个主要供应商,市场弹性几乎为零,你就不具备价格话语权。

国际市场里,不会因为你买得多就给你把价格锁死。巴西巴西农民种大豆不是为了交朋友,是为了赚钱的。贸易谈的是比较优势,不是友情价。

今天巴西敢报高价,是因为全球大豆供应紧张。如果中国有足够的国内替代、有多元进口渠道,巴西也不敢抬价。所以问题的根本,不是巴西涨价,而是我们自己缺少议价空间。

要想破解巴西溢价,光喊口号没用,靠建立多元化进口体系才有用。但是多元化进口体系不是这么好建立的,简单来说,由于地理与气候的限制,不是所有地方都能种大豆。大豆对光照、降水、土壤酸碱度要求极高。非洲一些地区倒是可以,但是基建落后,旱季长,灌溉困难,还有政治风险,弄不好就做了慈善。

南美一些国家也是类似,政治周期短、政策摇摆大。农产品不像矿产,不可以长期囤积,投资周期与收益回收严重错位。钱砸下去了,风险算不过来,不值当。

巴西、美国之所以能主导全球大豆贸易,就在于他们掌握了全链条优势:从种子、农机、储运、压榨到金融定价,这是天时地利和历史决定的。而我们如果要多元化,就得在别的大陆重建这一整套系统。这不是几十万吨贸易的事,是几十年的布局,短时期是看不到成效的。所以不是不想分散,而是现在任何分散都要花比集中更高的成本,这就是现实的选择。

总而言之,与其骂巴西趁火打劫,不如接受市场规律。当我们真正理解供需规律、掌握议价权,才有资格在涨价面前微笑。而不是别人一涨价,就搞道德绑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