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10 00:14点击次数:75
之前我们聊了好几期关于“省军区”军改后的变化,比方说“四大部改为四局一办”,再比方说“28个省军区转隶国防动员部”。
但在军改过程中,省军区的警备区系统也有微小变化,不过整体来看,警备区系统的变化幅度不那么大。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军改后警备区系统的变化。
一、警备区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两种师级警备区、一种军级警备区
警备区的概念,其实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存在,最早的“警备区”可以追溯到黎泰警备区。
再后来,1942年,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在边区设立5个警备区。
不过目前我们熟知的“警备区”概念,则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对已解放的中大型城市,设立的警备司令部。
而如今的“警备区”正式确立,则是在建国以后,我国在两类城市(中大型城市、战略要地城市)设立警备区。
举例来说,是在1969年11月15日,军委决定在各省、自治区机关所在城市和重庆、鞍山、青岛、湛江等重要城市均可根据需要设立警备区机构。
其中各省市分别设立了2类警备区:一是正军级警备区、二是大量的正师级警备区。
二、军改后,42个警备区中,多数警备区均已转隶国防动员部
目前的42个警备区,按级别可以分为两类:正军级警备区和正师级别警备区。
其中正军级警备区有三个,分别是重庆警备区、上海警备区、天津警备区。
39个正师级警备区,按城市类型又可以分类三类:一是省会城市警备区、二是计划单列市警备区、三是其他地级市警备区(可以理解为战略要地)。
省会城市警备区均为各省份的省会城市,共27个,如:太原警备区、沈阳警备区。
计划单列市警备区共3个,分别为:青岛警备区、厦门警备区、深圳警备区。
地级市警备区(战略要地警备区)共9个,分别在:衡阳市、桂林市、舟山市、烟台市、汕头市、珠海市、连云港市、三亚市、三沙市。
以上列举的所有正师级警备区,均隶属当地“省军区”管辖。
不过在军改后,28个省军区转隶至国防动员部,其下辖的警备区、军分区也就随着其省军区一样,不再执行作战职能。
这42个警备区中,有40个如今均已直接或间接隶属国防动员部,不再执行作战职能。
三、军改后,转隶陆军的两个警备区:乌鲁木齐警备区和拉萨警备区
不过军改后,并非所有“省军区”都转隶国防动员部。
其中北京卫戍区、新疆军区、西藏军区并未转隶国防动员部,而是转隶陆军序列。
这三个正军级军区中,除北京卫戍区不下设警备区外,新疆军区、西藏军区分别下辖一个警备区。
分别是:拉萨警备区、乌鲁木齐警备区。
也就是说,在42个警备区中,有40个警备区已是军委国防动员部下属单位,仅有两个警备区隶属陆军,分别是拉萨警备区和乌鲁木齐警备区。
四、说在最后
不过以上所说的“警备区”,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警备区。
在16年军改后,根据15年发布的《部队改革新政策2016年实施》。
原各省军区改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备部队XX省警备区,并且各个地级市军分区、警备区改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备部队XX市警备分区。
也就是说,如今各地的“省军区”,也可以称之为“警备区”,而各地的“军分区”,其正式名称,则为“xx警备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