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1-22 22:49点击次数:100
曲终人散!57岁的那英宣布离别《花儿与少年》,泪光满面难舍难分
那英在《花儿与少年》里一直是那个让人踏实的大姐姐,每一期都少不了她的身影。节目收官,突然看到她发文告别,这种画风真有点不适应,网友们纷纷留言说不舍,现场气氛直接拉满,不少嘉宾眼眶也红了。
真人秀嘛,看得就是明星之间那些真实的小互动,《花儿与少年》算是把这种日常玩成了一种仪式感。里面的每个人都挺有意思,但要论谁最会照顾团队,那还是非那英莫属,大姐属性妥妥在线,有时候感觉大家都有点依赖她了。
有个懂事的大姐姐在队伍里,就是稳。一些观众还记得,她之前因为某些原因暂时离开录制前,还特意为大家安排好细节。临走当天大清早跑厨房帮忙做饭——喜欢下厨的人肯定懂,这种一边做饭一边有人陪聊真的很舒服,大姐就特别会照顾情绪。
收官这天,是11.4号,她的工作室正式发公告,说这个旅程结束了,也表达了对每位成员性格和相处过程的看法,还给大家颁奖致谢,没有偏心,全员被夸到。这操作够暖心吧?不少粉丝直呼:“这样的队友谁不想拥有?”
最后一期,她居然专门带了一瓶酒上山庆祝。有意思的是,为了这一瓶酒,她硬是自己背着爬景点,一路没声张,到餐厅才掏出来请全员喝上一杯。嘉宾们听说酒竟然是大姐亲自背来的,都惊呆,下意识端起杯子干起来,场面一下变温馨又欢乐。
镜头切到分别的时候,好几个小伙伴忍不住掉眼泪,不管平时多逗乐、嘴皮子多溜,到最后还是藏不住真情实感。这一幕估计很多老粉丝都跟着鼻子酸了一下吧?
其实这些综艺里的羁绊,比比赛本身更让人挂念。《花儿与少年》能火这么久,很大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像那英这样的人物撑起整个氛围。不是所有团队都有一个靠谱又体贴的大哥或大姐,有时候真的靠缘分碰上的。
回忆起来,每次遇到新任务或者即兴挑战,比如去百年老宅探访啊、布置小游戏啥的,大多数都是大姐出主意协调,把各路明星聚一起气氛也不会尴尬。不止一次有人调侃:如果没有“团宠”坐镇,这个节目怕是真的玩不到现在那么热闹。
还有一点值得提一句,节目组这次连“颁奖环节”都搞得蛮认真,对每个人性格点评透彻但完全不给脸色,让观众觉得关系是真融洽而不是表演出来的假客套。不少人在弹幕区刷屏喊:“希望下一季还能见到你!”
当然现实总归和理想不同,“收官”两个字摆在那里,再怎么留恋也只能接受。但对于追过几季的铁粉来说,总觉得以后再打开电视,如果缺席的是熟悉的大姐姐,那味道多少会变一点吧?
网上讨论也是停不下来,一堆留言问后续有没有可能复出,还有一些怀旧党已经开始翻以前集数找经典片段。“如果哪天再回来,希望还能看到原班人马”,类似的话题每天都能刷出几十条,可见影响力确实深厚,不只是简单娱乐那么轻描淡写。
至于早餐事件,其实从侧面反映出了团队默契。有些细节只有真正一起生活过才能体会得到,比如早晨厨房聊天这种事情,在普通家庭太常见,但放进明星团体里,就显得珍贵极了,因为没人规定必须做到,却偏偏有人愿意付出时间和关心。当初刚播出的几期,就有粉丝注意到这些小动作,所以后来节目口碑一路走高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人情味作底色支撑着内容质量上涨。
回头看整季流程,从苏见信做客《灿烂的花园》,再到张颂文探访百年老宅,各类任务穿插其中,把故事线拉长丰富不少。而湖南卫视本身擅长制作群星互动类综艺,自然知道怎样利用“大咖效应”和“小细节共鸣”。加上音乐平台推送相关歌曲,比如QQ音乐上线的新歌热榜,都让话题持续升温,并且把关注度引流出去形成自己的生态圈闭环——虽说这些玩法业内司空见惯,但像今年这样效果明显的不算多,其中最大亮点还是落在人设塑造上面,无疑角色魅力远胜任何剧本安排或营销套路带来的短期冲击波。
不过现在既已告别,多数评论区声音仍以惋惜居多,也说明大众对这档真人秀还存期待。如果未来能重启合作,相信无论是哪位核心成员归来都会重新激活节目生命力。但目前来看,“曲终人散”的遗憾始终挥之不去,只能等机会轮转,看是否还有再次聚首的一刻出现罢了——毕竟属于这个时代独特记忆节点之一,被赋予太多人情温度以及未完待续的小故事碎片,即便暂时合影留念,也是足够唤醒那些陪伴成长岁月里的美好瞬间啦!
结尾这里就随手记录一下此番告别场景,仅供圈内外朋友参考交流,如若后续有关版权、图片问题发生争议,可以联系作者处理删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