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黄金狂飙后突然暴跌!摩根大通却喊出5055美元 聪明钱已悄悄进场

发布日期:2025-11-20 04:16点击次数:185

当黄金单日暴跌超3%创下十二年最大跌幅时,市场用恐慌性抛售诠释了“涨多必跌”的铁律。但就在散户夺路而逃之际,摩根大通和高盛两大华尔街巨头却同时按下“买入键”:前者将明年底金价目标上调至5055美元/盎司,后者直言“4900美元仍有上行风险”。这场多空对决的背后,是货币超发时代的信仰博弈,还是资本巨头对散户情绪的精准收割?

一、暴跌不改牛市根基:330亿ETF资金与央行购金筑起“黄金底”

摩根大通商品团队在报告中抛出一个反常识判断:8月至10月30%的暴涨后,当前回调是“健康的市场呼吸”。数据显示,此轮上涨的核心推手并非散户投机,而是机构资金的战略性入场——截至10月的八周内,全球黄金ETF累计增持268吨,对应资金流入高达33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央行单月购金量的3倍。这种由ETF和长期配置机构主导的资金洪流,与2006年散户主导的投机性行情有着本质区别。

更关键的支撑来自“国家队”的持续扫货。摩根大通预计今明两年全球央行年均购金760吨,虽低于过去三年的千吨峰值,但较2022年前400-500吨的均值仍增长5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全球仍有超60%的央行黄金储备占比低于国际清算银行建议的10%安全线,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央行的增持空间尤为显著。这种“不以价格波动为转移”的刚性需求,构筑了金价难以跌破的底部防线。

高盛的观点进一步印证了基本面的坚挺:此次暴跌主因是“技术性平仓”而非“价值重估”。数据显示, COMEX黄金期货非商业净多头持仓在两周内骤降18%,但代表“聪明钱”的商业机构持仓却逆势增加9%。当投机资金仓皇出逃时,各国央行和超高净值人群通过场外市场持续增持,这种“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的分化,恰恰凸显了黄金作为“危机对冲工具”的战略价值。

二、5055美元目标价的底层逻辑:降息周期+债务危机催生“三重溢价”

将金价预测锚定在5055美元,摩根大通绝非盲目乐观。其模型揭示了一个关键变量:美联储降息周期与全球债务风险的共振效应。市场当前定价2026年初前三次降息,这意味着实际利率将进入下行通道——历史数据显示,当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后,黄金往往在12个月内录得15%-20%的涨幅。

更具颠覆性的是“美元信用溢价”的重估。美国联邦债务/GDP比率已突破130%,利息支出占财政收入比重升至14%,债务可持续性疑虑推动资金涌入黄金寻求“非主权货币资产”。摩根大通测算,仅债务货币化预期就可为金价贡献800-1000美元的溢价。与此同时,地缘政治冲突升级使黄金的“安全溢价”持续发酵,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中黄金占比每提升1个百分点,就将催生约600吨的增量需求。

白银的56美元目标价同样暗藏玄机。当前金银比高达105,远超历史均值85-90区间,这种极端偏离本质是工业属性与金融属性的暂时错配。随着全球绿色能源革命推进,白银在光伏、储能领域的年需求量将以12%的速度增长,而矿产银供应增速仅5%。摩根大通指出,当金价突破5000美元后,投机资金将涌入白银进行“比价修复”,这正是银价有望复制2020年70%涨幅的核心逻辑。

三、2006年式回调风险:Gamma失衡与情绪过热的双重警示

就在商品团队喊多之时,摩根大通量化团队却敲响警钟:当前黄金ETF期权市场出现“创纪录的空头Gamma失衡”,这一指标在9月底一度达到历史标准差的10倍。通俗而言,当市场充斥大量短期看涨期权时,标的价格微小下跌就会触发做市商被动平仓,形成“下跌-平仓-加速下跌”的恶性循环——这与2006年5月金价暴跌30%前的期权市场特征完全吻合。

技术面信号同样值得警惕。黄金RSI指标已连续三周处于超买区间(>70),短期隐含波动率突破40%,这种情绪过热状态在过去20年中仅出现过6次,其中5次伴随至少15%的回调。更值得玩味的是,白银市场的“蝴蝶效应”开始显现:银价两周内暴跌22%,引发贵金属板块连锁抛售,而白银ETF持仓量仍处于历史高位,意味着后续抛压可能持续释放。

四、牛市中的“暗礁”:珠宝需求萎缩与废金供应激增

即便是最坚定的多头也不得不正视风险。摩根大通明确指出,两大实物市场变量可能成为牛市“绊脚石”:一是珠宝消费的“量价背离”——今年二季度以价值计的珠宝消费增长21%,但以重量计却下降14%,显示金价上涨已实质性抑制需求;二是废金供应的“堰塞湖”效应——模型测算金价每同比上涨10%将刺激166吨废金回收,当前50%的同比涨幅可能导致废金供应激增800吨,相当于全球矿产金产量的15%。

这两种力量的叠加可能引发阶段性供需逆转。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珠宝需求占黄金总需求的46%,若这部分需求因高价持续萎缩,而废金供应同步放量,将对金价形成双重压制。摩根大通强调,当前ETF需求(年增约360吨)尚能抵消这一缺口,但如果央行购金意外放缓,金价上行斜率将显著变缓。

五、普通人的“黄金生存法则”:避开投机陷阱,把握结构性机会

面对机构的多空分歧,普通投资者最需要的是“理性锚点”。历史经验表明,在黄金“多年结构性牛市”中,最大的风险不是回调,而是踏空——2008年金融危机后黄金最大回调24%,但随后三年涨幅达160%。摩根大通建议投资者采取“金字塔式布局”:在3944-4000美元关键支撑位配置30%仓位,若回调至3600美元(对应200日均线)加仓至50%,长期持有周期至少覆盖美联储降息周期。

对于白银,需警惕“高波动陷阱”。尽管56美元目标价诱人,但银价历史波动率是黄金的1.8倍,普通投资者宜通过白银ETF(如SLV)而非期货合约参与,仓位控制在贵金属配置的20%以内。值得关注的信号是伦敦金银市场协会库存数据,当前白银库存处于10年低位,一旦库存开始回升,可能预示短期顶部来临。

这场由摩根大通5055美元目标价引爆的多空论战,本质是对“后信用货币时代”财富锚点的争夺。当纸币超发与债务危机成为常态,黄金的货币属性正在重新觉醒。回调或许尚未结束,但当市场冷静下来会发现:真正的牛市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直线上涨,而是在恐慌与贪婪的交替中,一步步将价值中枢抬向新的高度。对于投资者而言,与其猜测短期拐点,不如读懂这场货币体系变革背后,黄金重获定价权的历史必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