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警惕造神陷阱!被央媒关注的陈芋汐,暴露真实处境,全红婵没说错

发布日期:2025-10-10 11:03点击次数:62

很多人总喜欢拿出身说事,觉得有体育世家背景就该一路顺风。

还有人把她和全红婵的比赛扯成“宫斗剧”,把为国争光的冠军说得一文不值,甚至让她一度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差了一点”。

最近中国新闻网都看不下去了,直接出来替她发声,才让大家看清了她在光环背后的那些难熬。

陈芋汐的成长历程,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小时候,她是那种天气一变就感冒发烧的“药罐子”,爸妈都是体操教练,爷爷在上海体操圈也有点名气。

家里有运动基因没错,但谁也没打算让她走运动员这条路,就是想让孩子身体好点,别老往医院跑。没想到练体操的时候,教练们发现她动作学得特别快,身体协调得像小动物一样。

后来跳水队的史美琴看中了她,直接把她“挖”到跳水队。

刚进跳水队的陈芋汐,其实一点也不像冠军。才六岁的小孩,站在泳池边上,怕水怕得腿发抖。训练的时候经常哭,动作做不好,整个人砸进水里,身上红一块青一块。

可她就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哭着练了八年。到了2018年,全国跳水锦标赛,她第一次站在十米台上,预赛决赛一套套动作做得干净利落,拿下两个冠军。

大家才发现,这个一直默默练习的小姑娘,已经变成了跳水新星。

陈芋汐的路上,全红婵的名字总是绕不开。两个人其实不是你死我活的对手,更像互相成就的战友。但一开始那几年,陈芋汐的压力特别大。

2020年东京奥运会突然延期,原本全红婵没到参赛年龄,延期后刚好能参加。陈芋汐却在跳水运动员最难熬的“发育关”上卡住了。

很多人以为发育是件好事,实际上对跳水选手来说,身高和体重稍微变一点,原来熟练的动作就会变样。那段时间她很难受,动作总是差点意思,努力也没能回到从前的状态。

奥运会上,全红婵状态爆棚,陈芋汐只拿到银牌。后来无论是世界杯还是世锦赛,只要两人同场,陈芋汐几乎都是第二名。

有人说她没天赋,有人说她被全红婵压得喘不过气,她从来没有多解释,只是默默加练。

为了控制体重,她每天称体重,必须卡在42.5到43公斤之间,连多吃一口都要算热量。训练强度比别人都大,别人练五组,她练八组,跳得腿软就歇一会继续跳。

就这样熬过来,到2025年,她终于在跳水世界杯和世锦赛上连拿冠军,打破了“总拿第二”的魔咒。

她没有大喊大叫,只是笑了笑,大家都知道那一笑背后是多少个失眠的夜晚和无数次重复练习。

其实让陈芋汐最难受的不是比赛,是外面的流言蜚语。东京奥运会后,饭圈文化开始缠上她。

有人说她靠家庭背景走后门,有人故意拿训练视频做对比,甚至在她社交账号下面骂脏话。

她一度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好,但很快想明白了,跟那些键盘侠吵没什么意义,还不如把心思都放在跳水上。

她减少了上网,专心训练和复盘动作,把外界的声音全挡在了泳池外。

最近中国新闻网看不过去了,站出来为她说话,说陈芋汐的努力是真实的,造谣的人别瞎扯。这一波发声,不仅帮她澄清了谣言,也让大家看到了她真实的处境。

就算是全国冠军,也要扛着不该有的压力。全红婵也公开说过:“她一直很辛苦,她很棒,只要有她在,就有人帮我撑着。”其实哪有那么多你死我活?

不过是两个小姑娘,在各自的赛道上努力,然后互相鼓励。

陈芋汐的故事没有天才光环,没有从小喊着“我要当冠军”的豪言壮语,也没有一路顺风的好运气。她拿亚军的委屈、被网暴的难过,都是实打实的经历。

正因为这些不完美,她的冠军才显得格外有分量。其实谁都一样,人生不是爽文,重要的是没被打倒,就一直走下去。

有时候,真正的强大不是赢得所有掌声,而是在质疑和压力里还愿意咬牙坚持。这就是陈芋汐,一个被骂得怀疑自己、却用努力证明自己的冠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