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10 12:41点击次数:162
当西湖的烟雨诗意遇见哈茨山的古老回响——来自杭州养正小学的孩子们,用纯净的天籁之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德国勃拉姆斯国际合唱大赛的舞台上惊艳世界,荣膺最高金奖!这不仅是杭州素质教育的硕果,更是杭州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民心相通的生动实践。
2025年7月5日,德国韦尼格罗德市。 在第十三届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国际合唱比赛暨音乐节的颁奖盛典上,中国杭州养正小学童声合唱团的名字响彻全场!这支平均年龄仅10岁的杭州少年队伍,从来自全球12个国家的20余支顶尖合唱团中脱颖而出,勇夺大赛最高荣誉——国际金奖! 同时,杭州学子陈鹏宇荣获“最佳钢伴”特别奖。杭州童声,以艺术为媒,在世界舞台谱写了文化交流的华美篇章。
音乐节于7月2日在历史悠久的利勃弗伦音乐厅盛大启幕。作为开幕音乐会的三大特邀参演团队之一,杭州养正小学合唱团与德国、哥斯达黎加的专业合唱团同台献艺,向世界展示杭州的文化魅力。
一曲《饮湖上初晴后雨》成为开幕亮点! 孩子们将苏轼笔下西湖的“水光潋滟”与“山色空蒙”化作悠扬旋律,纯净的童声与清雅的古筝音色交织,在德国百年音乐厅的穹顶下,为国际观众勾勒出一幅流动的杭州水墨画卷。德国观众沉浸在“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东方意境中,曲终掌声雷动。杭州西湖的千年诗韵,通过童声合唱这一无国界的语言,成功触动了异国观众的心弦。
韦尼格罗德市长托马斯·卡沙在欢迎辞中盛赞:“感谢这次艺术交流,我们的城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亮,更有活力,更国际化!”这无疑是对杭州文化使者最温暖的肯定。
音乐节不仅是竞技场,更是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桥梁。杭州小使者们积极投身文化交流:市政广场的“中国时刻”——7月3日,在韦尼格罗德标志性的木桁架市政厅前,养正学子参与了盛大的官方欢迎仪式和非正式展演。孩子们自信地演唱,与各国团员热情互动,用歌声传递友谊,展现了杭州少年开放包容、朝气蓬勃的国际形象。
大赛竞争激烈。杭州养正小学合唱团凭借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精湛技艺,从18支强队中突围,成为闯入决赛的唯一童声合唱团! 决赛舞台上,他们在指挥陈独秀带领下,以两首高难度无伴奏合唱征服全场。
《八骏赞》:人声绘就草原史诗! 纯人声模拟蒙古战马嘶鸣、马蹄奔腾与雄鹰翱翔,磅礴的和声张力构筑出令人震撼的“声音壁画”。希腊评委动情落泪:“这是用声音画出的万马奔腾!” 中国草原文化的豪迈气魄,引发强烈共鸣。
《乡村孩子看大戏》:戏曲元素焕发新声! 巧妙融入戏曲唱腔、锣鼓点和“咿呀”念白,孩子们用真假声惟妙惟肖模仿旦角与净角。这一充满巧思的演绎,引得台下各国指挥家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让中国传统戏曲在国际舞台迸发现代活力,成为文化创新的精彩注脚。
此外,《谷雨梯田》以多声部“唱响”哈尼梯田的农耕智慧,饱含中国民族音乐精髓的歌曲,成功掀起强劲的“中国风”“杭州韵”,最终问鼎金奖!
金奖凝聚着汗水与匠心。为呈现最完美的“杭州声音”,合唱团师生付出了巨大努力。指导老师陈独秀感慨:“许多新团员从零开始,凭着一股韧劲,利用清晨午休甚至假期刻苦训练。” 这份拼搏精神,正是杭州青少年优秀品质的缩影。
当“China, Hangzhou Yangzheng Primary School”响彻颁奖礼,所有艰辛化为激动泪水。这一刻,他们不仅是比赛的胜者,更是杭州文化的优秀传播者。
养正小学合唱团的成功,是杭州积极推进国际人文交流、讲好杭州故事的生动范例。 韦尼格罗德市长托马斯·卡沙在颁奖时特别指出:“中国合唱团的获奖,让我们看到艺术如何跨越语言,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 这座桥,由杭州孩子们用歌声搭建。
后亚运时代,杭州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养正学子们也将继续用动人的歌声,讲述杭州故事,传递杭州友谊,让世界持续听见来自杭州的动人旋律!
让我们为杭州的文化小使者喝彩!期待更多杭州声音,在世界舞台唱响友谊与合作!
▼相关阅读▼
浙江“City 不 City”?来听杭州伢儿唱的《浙江美食车牌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