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13 05:30点击次数:109
2025年8月的玻璃期货市场,突然像被按下了暂停键,前期那种涨声一片的火热气氛,和现在的冷静甚至有点慌乱的局面,反差非常明显,这种情绪的转变让人一时间有点摸不着头脑。
市场的风向其实早在本周一就有些不对劲,那天早晨,微信群里期货从业者的言论突然变得谨慎,原本谈论“涨停”的语气收敛了不少,有人说,煤炭暴跌,玻璃的成本线开始往下移,期货盘面随即应声走弱,气氛跟着沉下去了。
到了周三,南华期货的分析师寿佳露在一次线上分享中提到,当前玻璃基本面并没有出现什么特别的改善,现实其实挺弱,盘面更多是被预期和情绪牵着走,这话说得很直白,直接把焦点抛向了市场心理层面。
8月1日之后,政策预期的变化变成了新的变量,尤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细节公布后,市场立刻有了新的解读空间,原本说“低价无序竞争”,现在把“低价”两个字去掉了,产能治理的说法也变了,大家开始琢磨这背后的深意。
7月31日的数据公布,全国浮法玻璃样本企业库存5949.9万重量箱,连续6周下降,但降幅开始收窄,环比只降了239.7万箱,不如前几周那么猛,业内其实都看在眼里,很多人心里清楚,这波去库其实就是库存转移,终端需求没真正启动。
说到终端需求,深加工订单天数到7月底虽然有点小幅增长,但改善幅度有限,大家都盯着“金九银十”旺季会不会有戏,可从目前竣工数据和天气情况来看,期价的上行空间其实被限制住了。
8月刚过,玻璃近月合约交割逻辑开始兑现,盘面表现更贴近现实端的基本面,没有前期那么多情绪加持,现货贸易商手里积压的玻璃越来越多,抛盘面、卖现货的情绪浮现出来,市场进入了一个微妙的博弈阶段。
王婧茹分析师在电话里说,当前玻璃企业的去库其实没有改变供需格局,库存还是在产业链中打转,终端消化能力有限,这话虽然简单,但戳中了很多从业者的痛点,现实就是这么骨感。
市场的敏感点还在于政策预期,尤其是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走向,一旦有新的刺激消息,行情就有机会企稳,否则短期内玻璃期价还会承压,社会库存继续累积的风险不容忽视。
有趣的是,行业内对未来走势的分歧也开始浮出水面,有人觉得只要政策不发力,市场就难有大行情,另一派则相信“冷修”带来的产量收缩会带来转机,双方争论激烈,谁也说服不了谁。
8月的玻璃市场,其实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拉锯战,情绪和现实、政策和需求,各种力量此消彼长,市场参与者都在等一个确定的信号,哪怕只是一个明确的政策表态,也能左右接下来的方向。
玻璃市场一直有点“多米诺骨牌”效应,情绪一带动,中游现货商跟风拿货,厂库库存迅速去化,但一旦信心掉头,市场就会冷库存压力又反弹,这种循环反复,是今年最大的特点。
再说回8月初,玻璃期货主力合约周五收跌3.84%,报1102元/吨,绝大部分前期涨幅被吞没,盘面上看不到多少做多的勇气了,市场更像是在观察试探,谁都不愿意轻易出手,怕再被套进去。
玻璃行业的结构性矛盾其实一直在,尤其是“反内卷”政策后的产能调整,有些企业主动减产,有的还在观望,市场格局因此变得更加复杂,每一步都牵动着上下游的神经。
把时间线拉长,未来几个月,“金九银十”旺季会不会兑现,冷修放量会不会给市场带来新变量,政策会不会再次转向,这些都是市场的悬念点,一切都还未尘埃落定。
短期来看,弱现实和强预期的对立还会持续,政策和需求的角力也会反复出现,市场情绪会被一点点消息牵着走,每个人都在赌一个拐点,但没人能说准这个拐点什么时候来。
在这种局面下,市场参与者只能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同时盯紧库存和终端需求的变化,既害怕错过反弹,也担心跌破前低,进退两难的状态很难缓解。
其实说到底,玻璃市场就是一个“信心游戏”,没有确定性的信号时,谁都不敢轻举妄动,哪怕是小小的政策调整,也能引发连锁反应,情绪和预期之间的博弈永远不会停止。
回望2025年8月,玻璃行业的这场风波其实只是整个商品市场的一个缩影,背后折射的是宏观政策、产业结构、市场心理多重作用下的复杂链条,每一环都牵一发动全身。
未来如何演变,还得看政策会不会继续“托底”,终端需求能不能跟上,冷修之后的供需平衡会不会被打破,这些问题都还悬着,留给市场足够多的想象空间。
而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较量里,玻璃期货价格会不会再次迎来转机,还是继续下探,市场还在等答案,悬念依旧,故事还远未结束。
上一篇:均线粘合到底有啥门道?三步识别股票变盘信号,实战避坑指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