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02 06:34点击次数:103
孙颖莎和王曼昱拖着行李箱出现在机场时,谁也没想到一场关于隐私的暗战正在上演。那天下午的太阳毒得很,晒得机场地面直冒热气,两位姑娘全副武装——帽子、口罩、防晒衣,活像两个移动的遮阳棚。可就算裹成这样,她们的航班信息还是被扒得底朝天,连走VIP通道都躲不开那些窥探的眼睛。
这事儿得从网上突然爆出的航班截图说起。有人把孙颖莎的航班号、座位号、起飞时间晒得明明白白,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好家伙,这届粉丝是属侦探的吧?""身份证号怕不是都被摸清了"......球迷群里七嘴八舌讨论着,有人觉得能提前知道行程挺美,更多人却倒吸一口凉气——这不就跟私生饭追明星一个路数吗?
看着孙颖莎快步穿过廊桥的背影,熟悉她的老粉心里跟明镜似的。那姑娘向来爱穿五分裤配运动鞋,这次却把防晒衣拉链直接拉到下巴颏。工作人员围成的人墙外,几个举着手机的人正踮着脚往前挤,镜头都快怼到安检口了。要搁平时,孙颖莎准会笑着挥挥手,可那天她连头都没回,行李箱轮子碾过地面的声音都比往常急三分。
王曼昱那边也不消停。候机厅里空调打得足,她口罩却一直没摘,热得直扯领口扇风。有眼尖的球迷发现她手机壳还是上回全运会那个旧款,倒是在人群里显得格外真实。比起被围追堵截的队友,她这趟走得还算清净,可谁又能保证明天不会有人把她的酒店房号挂网上呢?
乒超联赛的官方公告写得客气,说第二阶段要"营造良好竞赛环境"。可转头就有黄牛在二手平台叫卖运动员训练时间表,价格比演唱会门票还邪乎。这些年来,球迷们早摸透了规律——每逢大赛必有人卖行程,亚运会那会儿甚至出现过更衣室偷拍。体育局去年刚修订的《运动员隐私保护办法》,在某些人眼里跟废纸没啥两样。
有个追了十年乒乓球的老哥说得在理:"咱看球不就图个热血沸腾吗?非要扒人家姑娘今天吃啥喝啥,这不膈应人吗?"他手机里存着孙颖莎十七岁第一次拿冠军的视频,那时候小姑娘赢了球会对着镜头做鬼脸。现在再看机场那些躲闪的镜头,活像在玩现实版躲猫猫。
航站楼广播响起登机提示时,有个戴鸭舌帽的男的突然冲向贵宾通道,被保安拦下还嚷嚷"就拍一张"。远处玻璃幕墙上映出孙颖莎的影子,她正把帽檐又往下压了压。这场景让不少球迷想起马龙之前采访说的那句话:"运动员也是人,得留点喘气的缝儿。"
厦门那边的接机口早蹲满了代拍,长枪短炮架得比记者会还专业。有赛事志愿者透露,去年就有运动员被跟车,吓得绕了半个厦门才甩掉。这次组委会特意安排了不同酒店的接驳车,可架不住有人专门盯着运动员注册车牌号。你说这些人图啥呢?倒卖行程的能挣几个钱不说,逮着了可是要吃官司的。
说来也怪,明明买票进场就能光明正大地看比赛,偏有人就爱搞这些歪门邪道。WTT世界乒联官微底下,最近总有人问"莎莎住哪个酒店",管理员删帖都删不过来。倒是有个十五岁的小球迷说了句大实话:"我要能见到真人,肯定先鞠个躬说谢谢她为国争光,谁稀罕偷拍啊!"
比赛日当天,场馆安检口贴满了"禁止商业拍摄"的标识。有个挂着媒体证的大姐在球员通道被拦下,包里翻出来二十多个不同角度的偷拍镜头。场上的孙颖莎倒是打得虎虎生风,反手爆冲那一下引得满堂彩。只是赛后混合采访区,她罕见地说了句"希望大家多关注赛场",话没说完就被工作人员的咳嗽声打断。
观众席上有对老夫妻特别显眼,举着"鳗鱼加油"的横幅安安静静看完全场。散场时老太太跟老伴嘀咕:"你看现在这些孩子,看球还带个望远镜,我们那会儿..."话没说完被一阵尖叫声打断,原来是有几个粉丝追着运动员大巴跑,安保人员正吹着哨子追呢。
回程的航班上,王曼昱翻着球迷塞来的手写信,突然笑出声。信纸角落里画着个Q版小人,举着"抵制私生饭"的牌子,旁边还标注"本画像已获授权"。空姐过来送饮料时,看见她把那封信仔细折好放进了护照夹。而经济舱最后一排,有个一直偷拍的空乘,手机刚举起就被同事一把按住。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