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为了防止中东大和解被美国破坏,我们应尽快在中东驻军

发布日期:2025-07-26 20:59点击次数:115

前言:就在美国还在为通货膨胀高企、债务上限僵局和俄乌战争焦头烂额之时,中国意外促成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外交突破——沙特与伊朗这两个积怨已久的国家,在中国的调解下重启外交关系并签署和平协议。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被中国成功实现,震惊全球,也极大改变了原有的地缘政治格局。长期以来,中国在中东始终只是扮演次要角色,如今却一跃成为关键力量,美国反而被边缘化。在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东区域政治版图正在悄然重塑,其区域影响力也正在逐步取代美国。对华盛顿而言,这种变化是不可接受的,因为过去几十年里它一直是中东事务的主导方。毫无疑问,美国不会坐视不管,势必想方设法重新掌控中东格局。而中国的短板恰恰在于其在中东尚无实际军事部署,而美军却长期在该地区驻扎5.4万人,控制七国多个基地。如果中国缺乏强硬保障,其外交成果随时可能被美国军事干预所摧毁。因此,中国必须考虑尽快在中东建立自己的军事存在,以保障外交成果不被轻易瓦解。

一:美国的中东硬实力

在冷战期间,美国几乎遍布全球布设军事基地,总数超过两千处。即使到今天,美军仍在全球140多个国家保有374个基地。这些基地如同控制纽带,几乎覆盖了世界上所有关键海上通道。依靠这些据点,美国能够对任何国家实施有效封锁,阻断其外部资源输入,正如二战期间对纳粹德国实施的海上封锁一般。如今,美国依靠自身尚占优势的军事力量,持续推进围绕中国的海上封锁圈布局,拉拢盟国建立战略节点,试图限制中国在周边海域的军事活动。一旦冲突爆发,美国可立刻切断中国的海外能源与贸易线,将中国推入孤立境地。在中东,美军已牢牢掌控阿联酋的哈弗拉、巴林的贾法勒和卡塔尔的乌代德三座关键基地,一旦美方在中东采取军事行动,这三地将成为最主要的出发点。

阿联酋最初并不愿让美国军队介入海湾局势。1991年海湾战争前,它是所有海湾国家中对美军最为抵触的。但战争一打完,阿联酋便因美军强大武力而改变态度,主动请求美军进驻。1994年,两国签署防务协议,美军获准入驻距离迪拜车程一小时的哈弗拉空军基地。当初基地设施极度简陋,甚至连300名士兵的住宿都难以保障,只能住帐篷或简易拖车。自1996年起,阿联酋出资改建基地,建成两条3600米长的跑道,使其成为美军在中东规模第二、出动频率第一的空军基地。该基地还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航空燃油储备系统,由25个巨型燃油囊组成,每天为战机加注38.3万加仑,总年加油量高达2.55亿加仑。

现驻哈弗拉基地的美军为第380远征联队,编制约3500人,装备包括“全球鹰”无人侦察机、U-2高空侦察机、E-3A预警机,并且是最早部署F-22隐形战机的基地之一。该基地对伊朗腹地及战略要地霍尔木兹海峡形成巨大威慑。巴林的贾法勒港则是美军控制波斯湾海运的重要节点,距离伊朗海岸不到150海里。在海湾战争中,这里曾是美军重装备登陆的重要港口。1992年,美巴签署军事合作协议,美国在此设立海军第五舰队总部,可保障整个航母战斗群的运转。目前基地驻有约7000名美军,除舰队司令部外,还有中司令部海军指挥机关、海军陆战队、特战小组等。第五舰队可随时自贾法勒出发,对曼德海峡、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及亚喀巴湾进行战略封锁。

卡塔尔首都多哈西南方向35公里处的乌代德基地,是美军在中东投入最大、最具价值的军事基地,亦是整个东半球使用频率最高的作战中心。这里平均每十分钟就有一架军机升降,全年无休。乌代德在阿拉伯语中意为“海中入口”,地理位置极为优越:北望巴林,西邻沙特,南接阿联酋,东望伊朗,直线距离仅200公里。该基地距伊朗布什尔空军基地为321公里,设拉子430公里,距德黑兰也只有1180公里。海湾战争之后,卡塔尔逐步将国家安全绑定在美国体系之上,并于1992年与1995年分别与美方签订防务协议,允许至多1万美军常驻卡塔尔。但那时的乌代德还十分简陋,只有一条跑道与24顶帐篷。2000年之前,美军主要驻扎在沙特的苏丹王子基地。“9·11”事件后,沙特拒绝美军使用其基地进攻阿富汗,美军遂决定将乌代德打造为新的空军远征指挥中心。

2001年10月2日,美空军第823工兵队进入乌代德,并投入10亿美元实施大规模建设。2002年3月,建成了相当于8个足球场大小的停机坪及由288顶军用帐篷组成的驻军营区。此前部署在沙特的美军装备、情报系统、通信设备、弹药和后勤人员也随之整体转移。随着设施不断完善,美军的大批战机与指挥机构陆续迁入,中央司令部前沿指挥所、联合空中作战中心及第379远征联队均设于此地。第379联队为美空军最大的远征部队,拥有上百架作战飞机。其作战中心投资6000万美元,可指挥在中东及阿富汗等18个国家的空中力量调动,是美军在中东行动的核心枢纽。

2003年,美军从乌代德基地出动F-117战机,正式开启对伊拉克的空袭行动。该基地也承担了战场所需的医疗、燃料、弹药等后勤支援任务。整个战争期间,中东地区美军80%的燃油补给来自此基地。2017年,美军联合打击“伊斯兰国”联盟的指挥中心也设在这里,并从该基地发动对叙利亚的空袭。而乌代德基地仍在持续扩建中,仅2010年美军就有34项关键建设工程,目标是容纳120架各型军机。卡塔尔也为此投入高达80亿美元。目前基地占地面积为2.6平方公里,常驻美军达1.3万人,拥有3个大型地下机库和中东最长的跑道,可保障重型轰炸机与运输机起降,基地还设有容量超过百万加仑的燃油库和大型飞机维修厂。

从乌代德出发,美军可以直接覆盖中东、北非、中亚乃至克里米亚地区,对沙特、伊拉克、叙利亚与伊朗实现全面监控。在美伊对峙紧张时,这里就是美军对抗伊朗的前沿阵地。由于距离伊朗极近,F-16C从该基地起飞,不到十分钟即可进入伊朗空域。若派出30架F-16C同时升空,单次可投放高达54吨弹药,打击120个目标。而B-1B轰炸机可从乌代德飞抵伊朗全境,执行深度打击任务甚至无需空中加油。凭借该基地为支点,美国可对中东任何国家进行军事施压,从而在战略上重塑地区格局,继续扮演中东安全的主导力量。

二:中国为何必须发展海外军事基地

近年来,美军的全球部署策略发生了明显转变,从原来的多点分布模式逐步向集中重点转型,其核心目标就是更有效地应对中国的崛起。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多数国家的主要出口市场,国内经济的持续扩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矿产和石油等资源的大量输入。自1993年起,中国就从石油净输出国变成了依赖进口的输入国,能源消耗连年攀升。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仍以“能源自足、供需平衡”为战略方针,但伴随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期、胜利油田接近枯竭、华北油质下降以及新疆油田输送成本高企,国内可开采原油储量日益紧张。虽然中国境内及周边的石油储藏量估算达7000亿桶,但其中大多数无法经济性开采,真正可用的资源仅为240亿桶。按当前日均产量330万桶计算,这些资源将在二十年内枯竭。尽管中国拥有丰富的水电、核能、煤炭及天然气储备,但诸如航空煤油、船用柴油、工业重油等关键能源在未来百年内仍无替代选项。目前中国每日需进口620万桶原油,相当于每天至少要有八艘十万吨级油轮靠港。

到2035年,这一进口需求预计将增加至每日1300万桶,原油进口依存度将高达75%。虽然中国已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及缅甸建设了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但其每日供油能力仅为75万桶,远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持续增长的趋势。要想缓解这一资源瓶颈,唯一办法就是出国争取油田权益,这也解释了中国为何在中东地区努力与伊朗、伊拉克和沙特建立密切关系。要将中东原油安全运回国内,就必须面对美国可能的干扰与封锁风险。与美国高达90天的战略石油储备相比,中国的战略油储仅能维持一周,一旦美国实施海上封锁,现代化工业体系将瞬间陷入瘫痪。因此,捍卫海外油田以及保障原油运输安全,已迫使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远洋作战能力。

中国所进口的石油大部分需通过中东、非洲至中国的海上通道运输,这条航线横跨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直至南海,全程皆在美军侦控与监视范围之内,且存在诸多不可预见的威胁。目前解放军海军从三亚出发,需航行六天才能抵达距离约4393海里的瓜达尔港,一旦中途遭遇美方封锁,则难以及时展开防御或反制行动。

自2008年底以来,中国海军开始在亚丁湾开展护航行动,这是首次中国在本土以外运用军事力量保护国家核心利益,亦成为建军以来时间最长的海外军事任务,并创造了连续6个月远洋部署的历史纪录,为海军积累了宝贵的远航与实战经验。在过去十年中,各大舰队的主力驱逐舰与护卫舰大多都完成了海外护航任务,但护航编队均需从中国本土基地起航,航程往返6000至7000海里,早已超过051C、052C/D和054A等舰艇的自持力极限。

为此,中国海军不得不配备补给舰进行中途两次海上补给,这种方式效率低、成本高,且无法为舰员提供设备维护与身体恢复的条件。长时间处于北印度洋高温高湿环境,对舰艇设备损耗大,也极大消耗官兵的体力与意志。鉴于往返周期较长,海军需提前组织下一批兵力接替出航,一次完整护航任务在路上消耗的时间就长达30至40天。每次轮换至少需动用四艘舰艇和两艘补给船,再按“三分之一维修、三分之一待命、三分之一出动”原则,极大地消耗海军整体兵力资源。

在非战时期,中国海军通常依赖沿线的民用港口进行油水补给和物资采购。护航期间访问最频繁的港口包括阿曼的塞拉莱和也门的亚丁港。塞拉莱港不仅能提供淡水、食物,还能作为水兵短暂休整之地,几乎所有执行护航任务的舰艇都在此停靠过。亚丁港也是常用的后勤补给点,美国等多国海军同样在此港进行补给,因而也为中外海军的非正式交流提供了平台。此外,中国舰队还曾造访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斯里兰卡的科伦坡、阿联酋的阿布扎比、沙特的吉达以及巴基斯坦的卡拉奇等港口。

这些海外访问多由中国驻外使馆负责协调,协助舰艇获取水、油、粮食等后勤物资,同时安排商用航班运送设备零件和直升机配件,舰员也可借“旅游名义”短暂上岸调整状态。中国也利用其与周边国家的战略合作关系,在缅甸的科科群岛、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孟加拉国的吉大港和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投资建设基础港口设施,其中有些具备隐性军事保障功能。但这种依赖商业港口进行后勤支援的模式,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海军的做法颇为相似。彼时德国也主要依靠民港和私营公司提供补给,却未能构建完整的海外军事基地体系,战争爆发后,德国殖民港口迅速失守,中立国也拒绝提供补给,极大限制了德海军的作战范围。

若中美两军发生高强度冲突,战事规模和频率将远超以往,依赖商港的模式将面临严峻考验。商港普遍不具备弹药储备与关键舰载部件保障能力,其安全性与防御能力远逊军港。战时中立国家为避免美军报复,也极可能禁止中国舰队使用其港口。即便个别港口愿意为解放军海军提供补给,也无法规避敌军空袭或导弹袭扰。远洋作战需要大量弹药、燃料与零件,虽然中国可通过远洋运输舰队补给前线,但这类船只容易遭敌方潜艇伏击,空运与海运在战时难以确保稳定补给线。

若中国希望在印度洋掌控战略主动,势必需要如同“美国模式”那样构建多个海外军事基地和大规模舰队部署。这种模式虽能提供全域支援能力,但其缺陷在于投资巨大、维护费用高昂,并需强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作支撑。另有“英国模式”,即在关键区域重点建设大型军港,其优势在于成本较低,但各基地之间距离过远、难以互为策应,且目标明显易受打击,若缺乏强自卫火力,一旦失守将严重影响后续军事行动的开展。

三:解放军海外基地的首次落地:吉布提模式的实践

中国人民解放军设立的首个海外基地,既不同于美国那种全球部署型模式,也非英式殖民军事布局的延伸。2015年,中国与吉布提展开协商,提出在该国建设一处后勤支持设施。吉布提地处红海入口的曼德海峡一侧,与中东地区隔海相望,是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关键节点,地理位置极具战略价值。紧邻亚丁湾,是中国出口欧洲的海运主通道。中吉关系一直友好,自中国海军开启护航任务后,舰艇便开始在吉布提港补给淡水和食品。自2015年起,中国协助建设可停靠10万吨级舰船的多哈雷港,极大增强了当地物流基础。

除了港口项目外,中国还出资修建吉布提国内的铁路、公路、两个新机场,以及供水与输油管道。2016年,中吉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签署系列经贸合作协议,意图将吉布提打造为连接中国与全球市场的重要中转平台。因双方关系稳定,吉布提政府积极支持中国设立保障设施。尽管美方曾秘密向吉布提方面表达反对意见,不希望中方在美军基地附近设立军事设施,但最终未能阻止。2016年中,中国全面启动吉布提保障基地的建设工作。

2017年年中,基地初步成形。7月11日,解放军驻吉布提保障基地正式宣布成立。当日,“井冈山”号船坞登陆舰与“东海岛”号半潜船,搭载基地驻军和物资装备从广东湛江出发,驶向吉布提。抵达不到两个月后,解放军便在基地展开了包括重型装备在内的实弹演练。2018年5月,第29批护航编队前往基地停靠,进行了为期5天的轮休。同时,中国海军的039型柴电潜艇首次现身红海,并停泊于该基地。然而吉布提现有泊位规模有限,难以完全满足护航编队需求。随后,中国对原有330米码头进行扩建,使其增至450米,可容纳3艘054型护卫舰或2艘052型驱逐舰同时靠泊。

借助吉布提基地的支撑,护航编队在半年部署期内可安排约一个月的轮流休整。舰只按批轮换进入港口,执行为期约10天的维护保养与船员休假,不会对任务持续性造成显著影响。同时,舰队可在基地补给新鲜果蔬与各类生活物资,有效提升了官兵生活水平。保障基地的建立,使原本依赖远程补给的局面得到改观,056型轻型护卫舰因此更适合承担护航任务。与大型主力舰相比,056舰在机动性能和速度上更适于反海盗行动,从而使得主战舰艇得以调配执行更高级别任务。

虽然吉布提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首个军事基地,但它在功能上仍显简约。当前,该基地的机场跑道仅400米,难以起降大型运输机或战斗机。基地距离中国本土较远,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空中力量难以迅速增援,只能依靠基地原有力量完成应对。此外,基地总面积仅为0.36平方公里,驻军规模控制在2000人以内,缺乏独立的军营、维修厂、机库、弹药储存设施,也不具备完整的通信指挥、电子侦察、卫星中继等能力,其核心职能仍以非战争军事行动与后勤支援为主,防御性为主导。

吉布提国土面积仅2.3万平方公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耕地稀少、资源匮乏,连粮食与淡水也需外部输入,缺乏支撑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物资条件。该国主要收入来源为港口中转与外国军队基地租金。境内已有多个外军基地,其中距中方基地仅12公里的勒莫尼耶基地,是美军在非洲的枢纽,占地2.3平方公里,驻有40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重型直升机部队、战斗/运输机分队及舰船维修力量,可支持多型大型舰机运作。法国也在当地驻军逾3000人。与之相比,解放军在吉布提的驻地无论在规模还是系统构建上,尚不足以称为全面型军事基地,仅为功能定位清晰的后勤支撑据点。

四:结语

吉布提保障基地是中国首次在海外修建的军事设施,标志性地扭转了中国海军在印度洋区域缺乏后勤依托的被动局面,堪称我国建设远洋作战能力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一次具有实验意义的战略性部署。任何宏观战略如果缺少军力的实际支撑,就像在沙地上建高楼。以吉布提基地为先例,中国理应考虑在中东地区建设一座功能比肩乌代德空军基地的综合性军事驻点,才能对整个区域形成威慑,维护中东局势稳定,从而保障“一带一路”倡议在该地区的实施不被美方轻易摧毁。

目前,阿曼的萨拉拉港无疑是最具条件容纳解放军海军长期部署的国际港口之一。中国与阿曼之间维持着稳固的外交互动,中国也是阿曼石油的最大进口国,日均采购量达25至30万桶,占据两国贸易总额的九成以上,相当于阿曼全年原油出口的近四成。考虑到中阿双方在经济上的高度互赖,阿曼有可能同意中国海军使用该港口作为补给基地,而这一安排对外界的负面感知也将极为有限。萨拉拉港作为本区域核心集装箱枢纽,距离阿拉伯海仅约160公里,一旦解放军顺利进驻并将其扩建为海空一体化的基地,将为维护中东和平与中国国家利益提供坚实支撑。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