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刘伯承与小叶丹结盟时,毛泽东:“跪礼”有讲究,下跪先跪哪条腿?

发布日期:2025-07-29 22:13点击次数:172

1935年5月22日,中革军委总参谋长刘伯承来到了海子边上,彝族果基首领小叶丹也来到了海子边上。到了黄昏时刻,刘伯承跪在地上,小叶丹也跪在地上。他们面前摆着两碗酒,酒里面掺杂着刚刚洒下的鸡血。

按照彝族的习俗,这场结拜仪式应该由巫师来主持。

巫师发言刚结束,刘伯承便跪在地上,他铿锵有力地说道,上有天,下有地,他刘伯承与果基小叶丹今天在海子边上结义为兄弟,若有反复,天诛地灭 。

说完,刘伯承拿起地上的酒碗,将掺有鸡血的酒一饮而尽。

刘伯承喝完酒,小叶丹端起面前的酒碗,情绪激动地说道,他果基小叶丹今日与刘伯承司令结拜为兄弟,要是有三心二意,就愿像这只鸡一样死去。

说着,小叶丹便将一碗鸡血酒“咕咚咕咚”地咽了下去。

就这样,刘伯承和小叶丹便结成兄弟。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到了离别之时,刘伯承把写有“中国夷民红军果基支队”的红旗留给了小叶丹,还把自己随身佩带的左轮手枪留给了小叶丹,另外把一些防身用的步枪也留给了小叶丹。这么做一方面是当作纪念,另一方面也正式宣告了小叶丹与红军的合作。

红军与果基建立关系后不久,红军便获得了广大彝族同胞的支持,5月23日,红军顺利通过了彝民区,避免了双方进行一场生与死的较量 。

后来,毛泽东向刘伯承发问,提到当初诸葛亮七擒孟获,最终让孟获心服口服,还询问刘伯承是如何做到的 ?

刘伯承笑了笑,回答说:“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毛泽东立刻产生了兴趣,随后继续发问:“你和小叶丹结拜的时候,确实是跪地起誓的吗?”

刘伯承非常果断地说,那是肯定的,彝族人从古到今向来都是最重义气的人,他们看到了我们的真诚心意,所以才会选择信任我们 。

毛泽东随后发问,彝族人下跪时,是先跪的左腿还是右腿,还询问对方自己跪的是哪条腿 ?

这个问题难住了刘伯承,原因是他当时一门心思结拜,压根儿没留意这些细节 。

毛主席和刘伯承合影

看到刘伯承愣住了,一旁的周恩来走过来解除尴尬局面说道,后续部队通过彝区时,小叶丹还打着“中国夷民红军果基支队”的旗帜出来迎接,看来你们已经使彝区实现了赤化。

朱德看到这边交谈得热烈,便也参与了进来,说道:“先遣队在遇到山时开辟道路,碰到水时搭建桥梁,功绩显著。”“这还为挫败蒋介石的战略图谋赢得了时间。”

刘伯承与小叶丹结拜,这对红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中国革命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小叶丹为代表的彝族因此成为红军强大的助力 。然而,很多人想不到,彝族地区曾被认为是红军难以攻克的“硬骨头” 。

那么,刘伯承是如何说服小叶丹与红军合作的呢?在当时那种情境下,刘伯承又是怎样实现全身而退的呢?

刘伯承元帅

彝族聚居区——难啃的“硬骨头”。

1935年春天,中央红军成功渡过了金沙江,然而国民党军队仍在身后穷追不舍 。

当时国民党军队采用了心理战术,他们用飞机在天上大量撒传单,传单上写着,红军前面是大渡河,红军后面是金沙江,红军进无可进,红军退无可退,如今红军已经是插翅难逃了 。

为克服这一困境,中央政治局紧急召开军事会议,会议上大家一致决定继续北上,之后与红四方面军会合,随后组织上决定先让刘伯承、聂荣臻两人带领一支先遣队“开路”。

刘伯承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聂荣臻也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他们对四川一带的道路分布很了解,对四川一带的风土人情也很了解。经过对战情的分析,刘伯承和聂荣臻始终坚信,只有先经过大凉山的彝族聚居区,才能躲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之后还要经过安顺场和冕宁,最后要快速地抵近大渡河,才能躲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但顺利经过彝族聚居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经过勘察,刘伯承发现,彝族人大多不懂汉语,他们生活习性比较特殊,几乎每个人都会射箭,每个人都会枪击,他们十分熟悉山林环境,他们擅长在山林中作战,他们颇有战斗力 。

彝族人有个特点,他们内部有时会发生争斗,然而一旦外敌入侵,彝族人就会紧密团结,共同抵御外敌。历史上诸多封建王朝,都企图凭借武力征服这片土地,可往往未能如愿,彝族聚居区也成了外族不敢轻易涉足的地方。

因此,此次红军要想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还需下一番功夫。

彝族战士

在动员大会上,刘伯承告诫将士们,大家要严格遵守我党的民族政策,争取不费一枪一弹和平通过大凉山,若没有刘伯承和聂荣臻的命令,谁都不许开枪。

接着,刘伯承带着先遣队来到冕宁县城,打倒当地作恶的势力军阀,然后把被他们关押在牢房里的彝族人全部放出,以此来体现诚意。

刘伯承救出来一些彝族人,其中有一部分彝族统领懂得一些汉语,经过与他们沟通,这些彝族人表示愿意带着红军通过彝族聚居区。

然而,刘伯承带领部队来到彝族聚居区时,遭遇了阻碍。村民没有让他们进入,还索要他们身上的财物,甚至对他们进行袭击,致使数名红军将士伤亡 !

彝族村民抢劫红军这种事经常出现,他们连战士们的衣服都抢走了,红军战士只能赤身返回驻地,所以红军进入彝族聚居区的计划,只能暂时搁置 。

此时,彝族果基首领是小叶丹,他听说有一支红军部队,这支红军部队驻扎在彝族聚居区不远的地方,出于对红军部队的兴趣,小叶丹派自己的管家沙玛尔格前去那里打探情况。

红军对彝族人十分友善,没过多久,就把沙玛尔格领到了刘伯承的下属肖华跟前 。

肖华对沙玛尔格态度友善,沙玛尔格汉语说得很棒,所以他跟肖华交流毫无困难。在肖华讲述后,沙玛尔格知晓红军部队前往彝族聚居区的目的,然后对肖华说道:

如果红军真的打算通过彝族聚居区,那么首先要达成的便是让彝族百姓信任红军,要是红军首领能够和我们的首领结拜为兄弟,彝族百姓肯定会信任红军。

肖华重重地点了点头,似在凝思着什么。

肖华

另一边,沙玛尔格回去后,把这件事告知了小叶丹,此时,小叶丹也陷入了深深的疑虑之中 。

小叶丹从小就听部落里的老人讲,汉人靠不住,再加上他对此次驻扎在此地的红军了解很少,所以对于结拜这件事,他很担忧 。

见小叶丹犹豫不决,沙玛尔格拍着胸脯坚定地说:“如果这件事对我们彝族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我愿意以命抵命!”

小叶丹抬头,表情凝重,注视着沙玛尔格,沙玛尔格是他的管家,他们从小一起生活,彼此相互信任,此刻看到沙玛尔格这般担保,小叶丹决定去见刘伯承一面。

那么,小叶丹见到刘伯承之后有怎样的情况发生呢 ,他又是凭借什么打消疑虑的呢 ?

小叶丹雕像

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结拜为兄弟。

小叶丹第一次见到刘伯承,那时,他还以为刘伯承跟以前的汉人大官一样,自己需要对其行拜首大礼 。

但刘伯承的做法却大大超出他的预料。

只见刘伯承迎上前去,搀住小叶丹的胳膊,慢慢地将他扶起,脸上带着笑容对他说道:“我们都是在患难中相互扶持的兄弟,彼此之间是平等的,不存在这样的规矩。”

刘伯承的这句话消除了小叶丹心里与他之间的距离,小叶丹十分感动,他从未见过一位部队首领对他这般“客气”,心里瞬间涌起一股暖流 。

之后,小叶丹与刘伯承有过几次接触,他觉得刘伯承和以往的汉人不一样,这个人值得自己去交往,经过仔细慎重的思考,他决定和刘伯承结拜为兄弟,结拜仪式在彝海边上举行。

按照彝族习俗,结拜时需现杀一只大公鸡,把鸡血洒进酒碗,结拜的两人一起饮下这碗酒。

结拜那天,刘伯承手持两个酒碗,来到彝海边,顺势舀起两碗水,打算以水代酒。与此同时,小叶丹割断大公鸡喉咙,把鸡血滴进刘伯承拿来的酒碗里。

接着两人双腿跪下,面朝彝海,端着酒碗对着彝海郑重宣誓:

“上有天,下有地,刘伯承愿与小叶丹结为兄弟。”

“上有天,下有地,小叶丹愿与刘伯承结为兄弟。”

然后,两人将酒碗里的酒一饮而尽。

彝海结盟剧照

结拜完成后,刘伯承把自己心爱的左轮手枪赠给了小叶丹,还附赠了几支步枪和若干发子弹,小叶丹毫不吝啬,他把自己最心爱的坐骑大骡子送给刘伯承作为回礼。

就这样,刘伯承与小叶丹正式结拜为兄弟,这一举动预示着红军即将能够和平通过彝族聚居区。

歃血为盟的那个夜晚,刘伯承特意准备了几桌酒席用来招待小叶丹及其族人,刘伯承得知彝族人有善于饮酒的习俗,便早早吩咐部下到镇上买酒,部下把镇上能买到的酒都买了回来,以作不时之需 。

宴席进行到一半时,小叶丹对刘伯承说道,大哥,他明天会让部落里几个年轻小伙到山边接应他们,之前有些部落抢了他们的财物,还抓了他们几个兵,要是以后再碰到这种情况,让他们狠狠地打,他会去包抄那些部落的村子 。

刘伯承思索了一会儿,对小叶丹讲,兄弟,我们红军早晚是要离开的,彝族同胞之间务必要更加团结,一同去应对共同的敌人,彝族人出现内耗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

说着,刘伯承伸出了自己的手,接着说道,一根手指头没有多大的力量,然而要是十根手指头紧紧握在一起,力量就会很大了 。

听了刘伯承所说的话,小叶丹不停地连连点头,他在那一刻顿时对刘伯承产生了肃然起敬之感,是从内心深处打心眼里敬佩刘伯承的战略眼光 。

小叶丹雕像

后来,小叶丹依旧担心刘伯承的部队会遭到其他部落的袭击,于是他亲自护送部队抵达了喇嘛房,随后,小叶丹把护送刘伯承部队这件事,托付给了自己的亲信果基子达、沙玛尔格等人。

有了小叶丹安排的人护送,红军顺利通过彝区,途中,小叶丹安排的人亲自宣传了刘伯承带领的这支正义之师,此后,红军在彝族聚居区的口碑迅速提升。

分别的时候,刘伯承对小叶丹讲,后面红军有很多人马,拜托他务必把红军全部送过彝区,红军离开后,他要扛起红旗坚持和反动派作斗争,将来他们还会回来的。

小叶丹没有辜负刘伯承的托付,历经七天七夜,他终于完成了对红军主力部队的全部护送工作。

小叶丹的红色爱国情怀

红军走后,小叶丹很快就打起了红军支队的旗帜。

1935年夏天,小叶丹抵达冕宁县城,打算在此举办誓师大会,此次大会得到几名红军的指导 ,小叶丹于大会上号召大家“停止内斗,一致对外” ,在小叶丹指挥下,彝族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击败以刘文辉和邓秀廷为首的反动势力,强化了彝族内部的团结 。

然而,后来邓秀廷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扶持下再度兴起,势力不断壮大。邓秀廷是个极其残忍、杀人毫不手软的人,对待彝族百姓更是心狠手辣。当彝族百姓顺从时,他就给予赏赐;反之,如果彝族百姓不顺从,他就开始疯狂屠杀 。

邓秀廷先是抓住了小叶丹身边的红军指挥员,接着凭借这一情况,迫使小叶丹出面 。

最终,这件事以小叶丹支付了1500两的赎金而告终。

但邓秀廷仍然对之前的事情记恨在心,他绝对不会轻易放过小叶丹。于是在某一天晚上,邓秀廷派人偷偷进入小叶丹的住所,把刘伯承写给小叶丹的几封信函偷走了,还对这件事进行了夸大其词的渲染,污蔑小叶丹出卖了彝族的整体利益。

之后,小叶丹被迫交出自己的全部武装,还赔偿了上百头牲畜以及大量银两,小叶丹本人也很不幸地被捕入狱 。

在被抓之前 ,小叶丹特意把刘伯承临走时留下的那面红旗 ,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和弟弟 。他交待说 ,我们只有在红军面前才是真正平等的 。红军真正重视我们彝族 ,也推崇民族平等政策 。他相信这样的军队一定会回来的 。他还说 ,等你们见到了刘司令 ,一定要亲手把这面旗帜交给他手里 !

后来,小叶丹的妻子想要保护好这面旗帜,她把旗帜缝在了她穿过的一条裙子的夹层里 。

1942年6月,小叶丹在监狱中遭遇不幸,最终身亡。没过多久,沙玛尔格也因为重伤,无法医治,进而去世 。

然而,当时刘伯承并不知晓彝族聚居区发生的种种情况。解放军占领大西南后,他特意下令接小叶丹到重庆任职。就在这个时候,刘伯承才得知小叶丹已经离世的消息。

刘伯承对小叶丹的死讯难以置信,他的内心极为悲痛,说道:“兄弟,我原本还想着能和你一起饮酒作乐,可你怎么就先走了呢?”

后来,小叶丹的妻子把她珍藏的那面旗帜交给了刘伯承,这一行为完成了小叶丹生前的遗愿 ,看着这面旗帜,刘伯承内心十分感动 ,他没想到小叶丹对这面旗帜如此看重 ,之后他找到了小叶丹的后人 ,并在生活上给予他们诸多帮助 。

小叶丹的孙子和刘伯承之子

值得一提的是,刘伯承与小叶丹结盟这件事,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称赞。毛主席表示,当初诸葛亮七擒孟获,最终才让孟获心服口服。而如今刘伯承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与小叶丹结拜,实在是堪比古人呐 。

说着,毛主席又饶有兴趣地问道:“听说起誓时要跪下,你先跪的哪条腿?”

刘伯承显然没有预料到毛主席会这么问,便笑着说:“这个细节还真没注意,不过这个应该是没有讲究的。”

这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一个情景 。刘伯承元帅和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 ,这个故事直到现在还被广泛传颂 ,红军和彝族的结盟更是一段佳话 。

如今,彝海结盟纪念馆仍矗立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区冕宁县的彝海边,纪念馆门前的广场上有一尊雕塑。雕塑中有四个人,其中两人彼此握着手,他们是刘伯承和小叶丹,他们目光望向远方,眼中满是希望。

西昌彝海结盟纪念碑

小结:

红军能够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圆满完成任务,这得益于小叶丹及其族人对红军的助力。红军离开后,小叶丹在彝区积极宣扬“停止内斗,一致对外”的理念,此理念影响了众多彝族百姓。小叶丹在内斗中不幸离世,但其留下了诸多可贵品质 。

那面写有“中国夷民红军果基支队”的红色旗帜,始终被一代又一代爱国人士牢记,就如同小叶丹的红色爱国情怀一般。小叶丹和刘伯承结拜,这充分体现了我党维护民族团结的赤诚之心。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里,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像小叶丹这样的爱国人士,红色火苗因此得以延续,我们应感念当下的社会,感恩往昔的爱国革命战士。

推荐资讯